《不合理的行为》,是英国优秀的摄影家、战地记者唐·麦卡林的自传著作。
平心而论,记录断壁残垣、血肉横飞惨象的战地影像,可说是毫无“愉悦感”的,甚至会引发人的愤怒、忧伤、恶心、绝望等情;但是,这些图像却让人真切地感知到生命的脆弱、美好以及和平岁月的珍贵。更重要的是,人们目睹人类社会所应恪守的价值原则被抛弃、践踏,从而坚定了捍卫和平的决心,以及表达“化剑为犁”的强烈愿望。
战地记者传回到后方、报社并最终被报纸读者看到的照片,仅仅是战争或冲突通常有一定代表性以及视觉冲击力的影像瞬间。抢拍这些照片,对战地记者提出了极其苛刻的要求,用中国章回小说的话来说,叫做“说时迟、来时快”,记者眼要明,手要快,保护自己和珍贵镜头的本领要高强,得学会在硝烟战火中与冲突双方进行协调沟通,此外还需注意被摄入镜框的新闻照片当事人的尊严和隐私,一句话,应该有摄影、军事体育和外交方面的综合素质。
唐·麦卡林出生于1930年代。二战结束后,他成了《观察家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的摄影记者。在1960年代至1990年代,他参与报道了期间全球各地几乎所有重要的战争与冲突——从塞浦路斯土族希族冲突,到多个非洲国家的内战战场;从越南战争现场,到红色高棉组织掀起的柬埔寨内战现场……他都发表了大量记录战争的新闻照片。因此,他被评价为“以深沉的良知与对生命的省思,为摄影注入慈悲的光辉……(是)伟大的人性见证者。”
作者不仅注重捕捉战地画面,而且还试图努力去绕过画面看本质,从而认识战争、冲突生发的根源,以此对和平的前景进行预见判别。比如在以色列打赢1967年“六日战争”,以色列及英美等国还沉浸在战争胜利的喜悦中时,他已有战争不能终止冲突、只会埋藏并进一步发酵仇恨的想法。
战争、冲突中,儿童总是最大的受害者。唐·麦卡林的镜头也常常瞄准他(她)们。例如,他在尼日利亚内战的战场后方看到,因为战争所造成的粮食短缺,出现了大量皮包骨头、形同骷髅、腿如筷子的儿童,“有个男孩的手臂脱臼,仅以薄薄的皮肤相连,因为肌肉已经失去功能。其他儿童躺在自己的排泄物中等死,伤口布满苍蝇。”这些惨烈的形象画面,是触发包括英美在内西方国家反战运动、敦促这些国家政府出面制止战争和冲突的来源。
作者撰写这本书,向推动制造冲突、战争的政客军魁发出正义的质问;也表达了战地记者心中的遗憾和困惑——因为摄影报道能揭露暴行,对于制约暴行却无能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