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力量不足、发展融资困难……近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科技小微企业面临的难题成为关注焦点
年年都得考虑危机
今年上半年,我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比去年同期下降,用电增长乏力、部分区镇税收下降、传统产业产值倒退、企业贷款意愿下降等现象更是说明经济增长阻力巨大。
2009年,山西虹安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企业的 “五年规划”。在今年并不乐观的大环境下,这家企业仍保持着增长态势。在董事长李新年看来,小型科技企业想避免被经济大潮打翻,必须有自由自主的生存能力,而虹安公司的经验都写在当年的规划中:既要时刻警惕,提前应对,又要脱离模仿和规模路线,依靠技术生存。
虹安公司创立于1997年,这是一家神奇的小型科技型公司。说它“小”,是因为研发、管理、销售人员以及工人总共百人。说它 “神奇”,是因为这么小的公司,居然成为我国正压氧气呼吸器技术的开拓者,国家标准的制定者,首创了呼吸防护工程理论体系。20万注册资本起家,15年的发展,公司年产值1.2亿元,这是他们的成绩单。
近年来,受国家政策引导,与一般工业行业相比,矿山救护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令这家小型公司尤其感到庆幸。今年,除了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人力资源成本上涨外,较明显的变化就是企业客户的谈判考察周期——有些业务,以往可能在一个月内拍板,现在拖到两个多月,甚至更长。“但我们没有特别担忧,作为企业不能过度放大困难环境。”李新年对记者说,“因为企业的危机和外界想的不一样,对小型企业来说,没有一年不是‘危机’,也没有一年不是关键,要一直做好准备。”
这种意识源自早期的坎坷:最初,创始人李谦仅凭对矿山救护产业前景的看好,就从国企跳出,与朋友从零开始创业。当时矿山救护装备大部分由国外进口,救护装备制作技术涉及物理、化学、冶金、材料等多学科知识,因为涉及商业机密,其英文报道语焉不详,他们只能从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反复琢磨推敲,拿着样本反复拆装,经历过不少挫折。产品面世后拿到专利证书,李新年从父亲手中接手转向销售时,遭遇到的是众多怀疑的眼光。
此后几年,随着资本和技术的积累,虹安公司从成立之初正压式氧气面罩的制造者,又“晋级”成为技术含量更高的矿山防护系统集成生产商。直至2002年,这家企业的经营才算站稳脚跟,出现明显盈利。
小企业的“研发勇气”
站稳脚跟后不久,虹安公司不断对产品升级换代,拥有6项发明专利、2项外观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2009年营业额首超亿元大关。
李新年和员工一样,开始很兴奋,但后来高兴不起来了,“今年赚钱了,明年、后年怎么办还不知道;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随后,国际金融风暴袭来,大中企业纷纷停产、破产,这让同样处在寒风中的虹安公司陷入思考。2009年企业发布了第一个“五年规划”,其中包括直到2014年间的市场目标、定位以及战略方向;明确了不走规模扩张路线,而是要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以此为分野,这家企业告别了没有长远规划、没有清晰目标的 “青春期”。同一年,虹安公司正式从研发、生产、销售正压氧气呼吸器产品向给应急救援队伍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方案转型。
该公司生产负责人李贵生向记者坦言,在过去行业发育不充分的年代,很多小型“科技企业”难以名副其实。因为这类企业的产品技术不算先进,面对较高的研发资金又不敢投入,因此不具备自主的技术力量,很难做强。这是不少小企业的通病。压力之下,一度不足10名技术人员的虹安开始“鼓足勇气”搞起技术研发,开展产学研合作,多项核心产品在市场上颇有知名度。今年公司又投入789万元,与德国、奥地利知名企业合作研发的抢险救援钻机、抢险救援车、排水设备、抢险救援模拟仿真训练系统等成为他们科研主攻领域。
李新年告诉记者,他走访过很多世界著名的高技术企业,那里一个项目经理离职,根本不会影响研发项目的推进。原因很简单:公司非常重视知识管理,早就形成一套研发管理手段,有一系列流程和规范,在研发的每一步都留下记录,利用这些资料,继任者很容易将项目继续推进下去。“我们就是照着这个方向走,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提高创新效率。”李新年说。
东挪西借最难在资金
创业15年来,最让虹安公司为难的,不是技术,也不是市场,而是资金。虽然尽量节省,这些投入中,除了最开始投入的20万元和抵押土地获得的700万元,其余都是李新年从亲朋好友那里筹借的,少则数十万元,多则百万元。这些债主,都成了股东。
对公司来说,要把核心技术转为可观的市场盈利,必须用一笔较大的投资对公司进行正规化改造。“我们迫切需要一笔大投资,用于厂房、配套设施、添置生产设备等,让公司正规化发展。”该公司副总经理张雪红对记者说。
为了得到大笔投资,虹安公司尝试过很多办法。他们也曾考虑过贷款。“在流动资金紧张时,凭订货合同和专利证书做贷款,理论上是可行的,但额度小、时限短、手续复杂,对小企业来说并不实用。而做大额贷款,我们没有不动产可供抵押,我们的仪器设备银行又看不上,所以这条路也没走通。银行对小微企业并不看好,不会主动贯彻执行相关政策,企业等着银行支持的希望微乎其微。如果说企业对金融行业有期望,那就是希望出台金融扶持政策,实现低成本融资。小微企业融资难,需要国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设置专项扶植小微企业的基金,银行也应适当降低贷款门槛和利率,简化审批程序,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稳定的融资环境。”张雪红一语道出小微企业的共同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