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继明
说足球体能前,先说几句哥德巴赫猜想,绝非风马牛不相及。
上世纪70年代末,刚粉碎“四人帮”、中华大地百废待兴之时,徐迟一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引来一片学科学热潮。据说,那段时间中科院数学所收到“民间人士”的“猜想答案”车载斗量,但根本没人没时间去看那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小儿科”,最后都直接扔垃圾箱了。
多年后,那种现象被方舟子等人总结为“民科”――民间对科学感兴趣、却一窍不通人士,他们并对徐迟将“哥德巴赫猜想”比喻为“1加1”颇为不屑,认为纯属误导。
我的数学被“文革”耽误了,对“哥猜”的了解全来自那篇报告文学。但若以体育世界纪录、或各项目最高水平比之“哥猜”,其与普及之间远非天壤之别,中间更没不可跨越的鸿沟,用赵本山小品的话说“不过只差四级”。而且,科学和体育“世界纪录”金字塔尖高度都取决于塔基是否雄厚,8米90男子跳远世界纪录创造者比蒙经常在公园辅导青少年,中国足球每每谈及难以企及世界杯,都要痛揭“足球人口稀少”的伤疤。车载斗量的“民科”本是中国科学无比宝贵的财富,斥之为“民科”而拒之门外无异于自杀,本身就是反科学?
再说与郝海东多少有点关系的足球体能。
记者在体育中的角色其实与徐迟很接近,谈及专业问题也难免“民科”?但以曾创造过大学记录的“高级民科”,及拳拳赤子之心,我一直很关注中国足球的体能问题。我编过一个青岛球迷来稿,这位文革前大学生曾是短跑冠军,他以田径队为基础、组织了一支以速度见长的“民科足球队”,结果战胜了“正规校队”。这篇来稿就是建议中国足球加强速度训练的。
不久前香河万达选拔青少年留学西班牙现场碰到郝海东,海东纠正了他“曾夺得青岛市小学100米跑冠军”的传言,“是区里60米跑”,成绩他也记不清了。但让我吃惊的是,海东对我所说那位青岛球迷的故事不屑一顾,“不可能”,他并且认为,足球里速度和力量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脑子”……在我问有关他当年深蹲、卧推的数据后,郝董指着我说,“我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为什么能成为亚洲最佳?靠的不是你说的深蹲、卧推……谁更有发言权?”与海东一起出现在香河的还有专程从英国留学请假回来的张恩华,他也认为没必要过分强调体能、练别的项目对足球也无帮助。
我无意把郝董比作方舟子,若他是中国足球的“陈景润级人物”,方舟子充其量是科学界“校队级人物”,而且郝董做事坦荡、不为私利不趋势附炎的“大炮风格”正是他的可爱之处。但中国足球是否到了该猛抓体能、抓速度与力量训练的紧要关头?我的观点被郝董有意无意之间不屑一顾、斥之为“民科”之后,是否还值得一提?
但当年中国足球12分钟跑不少人抓耳挠腮都达不到2900米及格线的“惨状”还历历在目,如今亚冠恒大郑智孙祥等人被武里南“加纳黑小子”10米外轻松趟过,北京主场对蔚山现代队员个个如水里捞出、而韩国队员则轻松自如……更令人触目惊心。放弃“三从一大”、告别以前只知“瞎练”、练伤的杠铃,就再也没有了深蹲卧推的大力量训练?我印象里中国足球门将唯一一次体能――摸高测试的结果是,最高3米30,最低2米94。另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说法是,某期中国男排的卧推,还不如古巴女排……网上搜了下,女子3000米障碍世界纪录8分50秒左右、全国纪录9分50秒左右,男子12分钟跑3000米只是个“民科水平”?而当时身高几乎全在1米90以上的中国门将摸高几乎全不如我年轻时(原地双手抓篮圈),2米94――连篮板都摸不到都已到了丢人的地步?……
你速度力量都只是“民科”水准,何以去场上争夺时间空间?我举双手赞成郝董“踢球要用脑子”的说法,但只用脑子――踢球――是否还远远不够?
以一个“民科”的名义大声呼吁,是否该(先)测测中国足球的体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