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贵州2月22日消息 “7月份扶贫工作队联系送来的一批黑毛猪,最大的现在有140斤左右,个把月就可以卖了,除去成本,12头喂下来每头猪可赚600到700元左右。”贞丰县白层镇那郎村党员潘国信谈到发展养殖时总是竖起拇指。
贵州省启动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全省已在2039个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计划,贫困村农民群众口粮基本实现了自给,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改善,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新的加强。
“把党建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
按照“有利于产业化整合、有利于整村推进、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原则,扎实推进“集团帮扶”各项工作任务。2010年,贵州省各级党建扶贫工作队通过财政扶贫项目拨款、协调相关部门支持和社会捐助等形式共筹集扶贫资金3.7亿元,兴建各类建设项目2352余个,受益农户100万余户,直接受益人口450余万人,间接受益群众达1000万人。
“牢固树立扶贫就是服务的理念,做到帮扶点上需要什么就协调什么。”这是晴隆工作队的扶贫工作理念。该工作队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把帮扶联系点马场乡建成“农村适用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农村水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基地、石漠化治理示范基地”的工作思路,积极主动帮助马场乡制定并实施《三年帮扶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截至2010年底,已启动项目38个,落实整合资金4200万元。
为尽快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改变农村贫困面貌。沿河工作队积极主动协调省有关部门,争取帮扶项目,落实扶贫资金。截至2010年底,该工作队已为帮扶联系点夹石镇争取和落实扶贫项目15个,共计资金2800多万元,已到位2000多万元。
多方筹措8.8万元,用于独山县44名村干部到江苏省华西村短期教育实践培训;为打羊乡争取抗旱救灾款5万元、协调改善水利设施和新修小水窖经费20万元……一笔笔工作台账记录着独山工作队多方筹措扶贫资金的过程。据不完全统计,该工作队成员单位共筹措价值76.92万元的款物重点支援帮扶对象和困难群众。
道真工作队实行从项目确定到项目实施再到项目竣工的全过程管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狠抓监督管理,力争让每一分扶贫资金都用在刀刃上,让贫困农民得到真真正正的实惠。目前,该工作队为帮扶联系点棕坪乡争取项目资金327.6万元,筹集各种捐赠款物79.3248万。
“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义不容辞”
“深入基层,深入到联系点开展专题调研和督查,帮助联系点解决突出问题。”这是省委对党建扶贫工作队的基本要求。在开展新阶段党建扶贫开发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充分发挥表率作用,认真履行职责,突出重点、量体裁衣,集中力量扶持最贫困的地区和最贫困的人口。
各工作队进驻贫困村后,紧紧围绕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个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积极帮助农民做好改圈、改厕、改厨、改水、改路、移风易俗等工作,切实加大以水、电、路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
天柱工作队根据天柱县及竹林乡的实际需要,确定了以发展油茶为产业重点,盘活2万亩竹资源,大力发展生猪、骡鸭、竹林山鸡、山羊,开发小规模蔬菜基地等产业项目,把建设通乡油路、引水沟渠、修复水毁工程、竹林敬老院、村级希望小学、12个村级卫生室、5个村党员活动室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项目,作为年度帮扶工作的重点任务,并帮助550名因旱灾致贫的贫困家庭学生。2010年,该工作队共落实项目资金1387.2万元,帮助和跟进落实项目资金约2910万元。
安龙工作队先后申报普坪镇建设项目29个,申报建设资金1536余万元。目前,已经落实建设项目21个,到位资金335万余元、大米10吨、棉被200套及一批体育设备,其他建设项目正在进一步跟踪落实之中。这些项目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各个方面,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兴仁工作队积极协调省红十字会和南方汇通公司出资36余万,用于修建硐坪、银厂两村6口小水窖,切实解决村民饮水安全问题。协调省水利厅建设项目经费50万元,用于纳背河150米防洪堤、坝舍1800米水渠、坝朝1100米水渠、八艾1150米水渠的修建,项目建成后,有效解决了当地村民防洪抗旱的突出问题。
“十一五”时期,在中央有关部委和对口帮扶城市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贫困群众收入显著增加,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贫困人口从777.7万人减少到505万人,5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641元增加到3105元,年均增长13.6%,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为真正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各党建扶贫工作队把加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作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组织保证,切实抓好落实。
各工作队在农村大规模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还组织当地村干部赴华西村参加培训,有效提升了农村党员、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素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党建扶贫工作队共举办各类理论培训和技术培训班227期(次),累计投入培训资金400余万元,培训农村党员、群众38413人次。
“培养好一个优秀的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村党支部书记,建设好一个求真务实、团结奋进、思路清晰的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村级领导班子,找准一条切实可行、能使群众脱贫致富的发展路子。”这是贞丰工作队向白层镇提出并被采纳的建议。
该工作队对白层镇18名高中毕业生、163名初中毕业生进行摸底调研后,提出结合村级班子换届,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的建议。目前,该镇村级班子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力发挥,涌现出余帮洪、韦天民、王建、王友、韦修辉等一批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村干部,培养了王天权、李平等125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人为入党积极分子。
紫云工作队把加强乡村两级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作为能否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大事来抓,先后在水塘镇举办各类培训10余期,参训人数1000多人。还积极指导扶贫点村“两委”换届,新选举产生的45名村干部,个个年富力强,使水塘镇村支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江口工作队积极探索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水平。为太平乡培养村级组织后备人才18名,对村“两委”后备干部进行专题培训6期。还帮助该乡建立了5个以党员为主的专业合作社(协会),吸引了近千名群众参加。(郭乾 霍庆涛 王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