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高楼已将天主教堂包围。(资料图)
虽然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大规模地整治,但浮山上的违法建筑还是不断冒头。
“麦岛这一带的高楼也一天天起来了。”在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孟华的印象里,麦岛一片以前没有高楼,站在香港东路上,可放眼眺望大海,但现在,这里海边的高楼越来越多了,从香港东路可以看海的路段也渐渐少了。为此他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好比是观众在看一场精彩的演出,前面的观众突然站起来,挡住了后面的观众。
其实,孟教授的遗憾在不少岛城市民心中存在着。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海滨城市,岛城在城市风貌方面享有诸多美誉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的瑕疵。比如,沿海不少区域高楼林立,遮挡了市民领略海景的视线;崂山等山体不断遭到破坏,破坏了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资源;填海围海现象仍然存在,胶州湾面积在继续缩小;大街小巷上杂乱广告牌依然很多,视觉污染比较严重……
文/本报记者 李志波 实习生 贺玉冰 图/记者 王滨(署名除外)
尴尬的天际线
天主教堂不再是地标建筑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到80年代期间,如果乘船行于胶州湾畔,慢慢靠近青岛时,最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标志性建筑,便是现在位于浙江路的天主教堂。这个高60余米的德式建筑,是青岛老城区的一大特色景观。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它慢慢从海上看青岛的视野中淡出了,被淹没在周边林立的高楼中。
“现在小港湾那边全是高层了。”原市规划局、土地局副局长,青岛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单兰玉,在提到这个问题时感慨地说,以前站在小青岛上,除了能看到天主教堂外,还能看到由观象山、太平山等市区山岭组成的“绿色屏障”,现在虽然也能看到,但在高楼的遮挡下,视野不如以前了,因为天际轮廓线遭到了破坏。
海边拔地而起的高楼挡住了从海上看青岛的视线,从另一方面讲,这些楼也挡住了市民看海的视线。市人大代表、青岛奉天惠体育用品广场董事长胡兆启对此深有感触。他以奥帆中心周边举例说,本来,为了配合举办2008年奥帆赛,原北海船厂进行了搬迁,本来这是件很好的事,但最后的事实是,那一带也建起了高楼,而且把后面的楼给挡住了,这真的有些可惜。“以前没有高楼时,后面楼的市民可以坐在家里看海,现在也看不成了。”
目前,除了西镇、小港湾一带外,香港中路、燕儿岛路和麦岛片区等靠海处,也都已经或正在建设高楼。采访中,不少人对此提出了担忧,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城市天际线。
当然,关于天际线,专家和市民还有不少看法。市人大代表、青岛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李平说,现在不少新建高楼都使用了玻璃幕墙,这很难体现青岛的自然风光不说,还容易造成光污染。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孟华认为,大街小巷内遍布的杂乱广告已严重污染了视觉资源。
可怜的山际线
三道防线防不住山体破坏
有的城市有山没有海,有的城市则有海没有山,这种难以两全其美的景观让不少城市带有缺憾。但青岛不同,其不仅有着漫长的海岸线,还有着丰富的山体资源。可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我们给予了群山很大的保护,但是,一些不愿看到的现象还是不时出现。
青岛旅游汽车出租公司的闫振强师傅说,他开车路过青银高速公路时,经常会看到路两边被开采过的山体。前些日子,他在青银高速桃园路段下了高速去送人,当将车开到一个山头后面时,发现那里的山体被破坏得更严重:相比较山前,山后的山体几乎被掏进去一个大洞。现场,各种机械都在轰鸣作业,被开采出来的石头直接被粉碎成了石子。“这种开采方式烟尘四起,噪音也很大 ,很污染环境。”闫师傅说 ,“另外,这种破坏山体的行为,还严重损害了山体自然资源。要知道,这些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再恢复原貌。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加强保护。”
关于山际线保护,原市规划局、土地局副局长单兰玉说的更多的是崂山山脉。她说,本来崂山是三层保护的,即景区、保护区和恢复区,但现在,由于一些地方过度追求眼前利益,导致山体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不用说恢复区,就是保护区也快守不住了,“我最近去北九水发现,从外三水往里,路边不时出现一些临时建筑,显得与山体十分不协调。”
更令单兰玉无法理解的是,一些地方打着发展高新产业的旗号,大举在山间建项目搞开发,“现在,连烟草企业也进了山,你说烟草企业算什么高新产业啊。”
不少受访者还谈到了浮山保护问题,认为政府部门虽然已大规模整治了浮山上的违法建筑,但浮山上的问题依然很多,比如坟头遍地、违法网鸟、乱砍滥伐等。
萎缩的海岸线
胶州湾已“瘦”了三分之一
青岛有长达863公里的海岸线,其中大陆岸线长731公里,海岛岸线长132公里,有海岛69个……说起青岛的海岸线,这是经常被提及的一组数据。这些数据很容易让人心生一种优越感。事实上,我们在为青岛丰富岸线资源感到骄傲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随着围海造地等工程项目的纷纷上马,岛城的海岸线正在日益萎缩。其中有研究显示,作为青岛“母亲湾”的胶州湾,其面积已至少缩小了三分之一。
十余年来,为保护胶州湾岸线,作为市人大代表的顾少民一直奔波 ,期间他多次提交建议,呼吁禁止填海,禁止围海造地。但在他看来,仅凭自己和少数人的努力,收效甚微,“我感觉在这件事上,大家的法制观念还是不够,现在不少项目还是在进行着填海等破坏胶州湾自然生态环境的作业;而且填得很随意,这个项目填一点儿,那个项目填一点儿,像是在‘蚕食’。”
市社科院研究员郭先登教授也提到了海岸线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他说,青岛要做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要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就必须高度注重保护海洋资源,尤其是岸线资源,“对青岛来说,海岸线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但现在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光胶州湾的面积就已经至少缩小三分之一了。”郭先登认为,对一些围海造地等行为,往低里说是在破坏海洋自然生态环境,往高里说实际上是“蓝色不蓝”的问题。这一点,在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相关链接
如何保护“三线”请您给支一招
作为拥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色城市景观风貌的岛城,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天际线、山际线、海岸线保护,有着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而作为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市民,我们在享受美丽岛城带来的幸福生活的同时,也有义务保护好城市的特色风貌,尤其是决定风貌主要特征的“三线”。
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周围有与“三线”不相协调的建筑、景观,以及相关新闻线索;如果您对现行的“三线”保护有啥意见,对未来的“三线”保护有好的建议,可以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80889361、13863994661;电子信箱:lizhibo2008@163.com;您也可以登录青岛微博(http://t.bandao.cn)和半岛社区(http://club.bandao.cn)发表您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