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的“平安符”
—贵州省安龙县公安局狠抓社会管理创新,实施“警灯工程”,
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
据贵州省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测评数据,安龙县群众安全感排名全省71位,较上年下降了6.12个百分点。与此相对应的是:在2010年工作中,安龙县公安机关共立各类刑事案件1223起,破567起,破案率46.4%。与上年同期相比,刑事破案数增加201起(2009同期刑事破案数为366起),上升54.9%。客观地说,2010年安龙县公安局党委一班人团结带领全局230余名民警,不断克难攻坚,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新跨越,但人民群众安全感反而有所下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在这个关键时刻,安龙县公安局党委没有报怨,更没有气馁。在经过一番走访调研和冷静思考后,以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曾孔阳为班长的县公安局党委迅速找到了造成群众安全感下滑的症结所在:一是侵财性犯罪案件总量偏大。2010年全县共立刑事案件1223起(其中补立年前隐积案件126起,立外县市案件77起),与2009年同比,刑事立案数增加255起,上升26.3%,破案数增加201起,上升54.9%。共立“两抢一盗”案件843起,占全部刑事案件的68.9%,破268起,破案率31.8%。与2009年同期相比, “两抢一盗”案件发案数减少56起,下降7.3个百分点,破案数增加66起,上升32.7个百分点,破案率上升5.4个百分点。虽然2010年“两抢一盗”案件发案数与2009年同比有所下降,但所占比重仍较大,特别是盗窃摩托车和盗窃耕牛案件,涉及群众面广,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二是青少年犯罪案件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青少年犯罪案件共21起,较2009年上升了2起。三是外来人员流窜作案增多,打击和防控难度增大。2010年全县共破获盗窃机动车案件131起,其中外来人员流窜作案54起,占已破获盗窃机动车案件的41.2%。
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安龙县公安局党委一班人决定以社会管理创新为抓手,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为目标,狠抓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管控力度,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实施“警灯工程”便是其中最为闪耀的亮点之一。县局党委充分吸取了外省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县城区背街小巷多,县境内国、省道线路长的实际,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创造性地提出在城区和各乡镇所在地的主要路口、易发案地段安装太阳能警灯,提升防范水平。按照局党委安排,局警务保障部门迅速和厂家取得联系,最快速度采购了第一批50套太阳能警灯。与此同时,局指挥中心、治安大队也快速启动选点及报警牌制作等工作,确保警灯工程顺利启动。为确保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曾孔阳同志亲赴各乡镇调研,实地踏勘和听取乡镇党政干部、派出所民警对安装警灯位置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调研情况,决定再增加15套警灯,最大限度地覆盖重点地域和路段,即:城区和各乡镇重要路口、治安复杂地段、学校、重点单位场所。
太阳能警灯全称为冷光源太阳能储电式警示灯,其外观上与普通的警灯没有太大区别,但其通过一块蓄电板,吸收太阳能,储蓄能量,白天充电,晚上工作。该警灯消耗的能量小,储存的能量却很大,并且只要有光就能够储存能量,在阳光下充电4小时即可连续工作12小时,长时间阴雨天气条件下也可正常工作,能见度达1200米。具有智能性、节能性和环保性的优点。
为确保“警灯工程”真正取得实效,我局一是在固定的太阳能警灯的基础上,辅以高密度的车巡和步巡,一方面扩大治安大队巡逻防控规模,成立1支44人(4名民警带领40名协勤)的专职巡逻队伍,配备5台治安巡逻车,全面加强城区社会面上、背街小巷的巡逻防控。另一方面在报请县委、县政府同意后,商请各乡(镇)必须组织专(兼)职巡逻队伍,同时要求派出所加强巡逻力度,特别是要求巡逻警力加强夜间重点时段的巡逻。这样一来,固定的警灯24小时闪烁不停,巡逻的警车、警力24小时不断,一静一动,有力震慑企图实施违法的犯罪分子,特别是外来流窜作案人员,实现对案件的综合防范。二是让全县范围内国、省道路上的过往司机随时感觉到警察就在前面,主动拒绝交通违法,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为使警灯发挥最大效益,我局在警灯的下方设置报警牌,标注了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交警大队和各乡镇派出所24小时值班报警报务电话,方便群众报警求助。考虑到外来人员和车辆在报警时可能说不清具体地址,我局还借鉴了深圳警方“路灯杆”地标的做法,将警灯逐一编号,每个编号对应一个详细地址,要求110接报警服务台和各派出所值班民警熟记于心,群众报警时只要说出警灯编号,接警民警就能准确判定其所在位置,处警民警也能迅速找到报警人。
目前,65套太阳能警灯安装工作已全面展开,安龙县公安局这一创新举措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群众纷纷表示:“看到这一盏盏日夜闪烁的警灯,心里很踏实,感觉老百姓的安全很有保障”。(陈稳、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