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地区纪监察部门按照“立足教育,着眼防范,实事求是、妥善处理,分清是非、监督保护”的原则,创新推行了“一档二会三谈四书”的监督形式,努力构建防范预警机制、动态监督机制和保护挽救机制。2009年以来,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实施信访监督共497人,增强了干部自律意识,教育、保护和挽救了干部,达到了严格教育、澄清问题、纠正错误的目的。
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一档二会三谈四书”的监督形式,因事制宜,按情施策,灵活确定信访监督形式。
一档:即建立健全信访监督档案。为强化信访监督效果,严格干部队伍管理,通过建立信访监督档案,将群众反映干部的问题、采取的监督方式、监督的过程和结果以及民主评廉述廉的情况,逐人留底存档。同时,充分发挥信访监督档案的作用,为开展廉政谈话和干部选拔任用提供依据。2009年以来,通过运用信访监督档案,先后有8名干部被调整工作岗位,11名干部未获提拔任用。
二会:一是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根据群众反映的领导班子一定时期内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及需要领导干部引起重视的问题,责成该单位召开领导班子成员专题民主生活会,找准存在问题的症结,及时进行整改。二是召开集体警示会。将一定时期内反映干部思想、工作作风方面以及廉洁自律方面的问题,综合分析后上报相关领导,由领导在专题会议上,讲情况、提要求,集体进行廉洁自律警示教育。
三谈:一是询问谈话。反映干部廉洁自律的一般性问题以及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的一般性问题,对线索比较具体、但不需要调查了解和信访初核的情况,要求被举报人当面说清问题或说明情况,对说不清的进行深入询问了解,要求被举报人认真进行解释和答复。二是诫勉谈话。对干部信访举报反映较多,经信访初核构不成违纪处分,但存在违纪苗头性问题的情况,要严肃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使其认清危害,引以为戒,警钟长鸣。三是整改谈话。对经信访初核不够立案、但确有问题需要整改的单位或个人,对单位主要责任人或干部个人进行谈话,要求其认清问题,及时整改,并写出整改落实情况向有关组织报告。
四书:一是函询通知书。反映干部的问题线索不够具体,问题比较轻,暂不需要调查了解的情况,要求被举报人回复信访函询,实事求是地回答说明函询事项。二是提醒告诫书。对干部在工作方式方法、工作态度和遵守制度规定等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反映,对因线索不具体、内容笼统、不便于调查了解的情况,将群众意见梳理后,向被举报人发提醒告诫书,使干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三是情况通报书。对群众反映的需要相关部门了解掌握的情况,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向组织(人事)部门通报,供选拔、任用、考核干部时参考,或建议采取相应的组织处理。四是信访问题交办书。对下级党组织、垂直部门管理的干部的重要信访举报问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实行分级办理,通过发信访问题交办书,转交给被举报人所在单位党组(党委)主要负责人或纪委(纪检组)调查了解,并按规定时限反馈结果,同时向反映人说明情况。
通过实施信访监督,切实增强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深化了源头防范,把挽救和警示党员干部统一起来,进一步丰富了监督形式,强化了监督效能、提高了监督水平,实实在在解决了大量的信访问题,维护了纪检监察机关的良好形象,扩大了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冉文 刘道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