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2011年3月20日,安徽省政府发布通报称,碧桂园的如山湖城存在违法用地一案已查处完毕,当地13名官员遭处分。有媒体质疑,碧桂园大规模使用官员违法违规的批地,这样“发财”,难道就能心安理得?
13名官员遭处分 碧桂园成地产界官员“杀手”?
2011年3月20日,安徽省政府发布通报称,碧桂园的如山湖城存在违法用地一案已查处完毕,当地13名官员遭处分。 如此多的官员遭到同一事件的处分实属罕见。对此,有分析人士表示,碧桂园都要成地产界的官员“杀手”了。
4月26日一位地产资深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具有普遍意义,一般的大盘开发模式多是如此,这是行业内部的潜规则”。上述人士接着表示,“从政策上这是不允许的,是违规的,但矛盾的是这种现象将长期存在。”
“碧桂园这样的企业很多,他们凸显出来的是企业责任心和公信力的缺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产界人士对此提出批评,“利益固然重要,但没了责任心的企业生命力又有多强?相比不了了之,和县的13名官员终于受到处分,虽然处罚较轻,但这也是一种进步,相信这只是个开始,会有更多 碧桂园们 和相关官员被查处。”
碧桂园重获土地并开工 违规占地拷问政府职责
近日,国土资源部通报了5起国土违法案的查处结果,其中有安徽省和县政府违法批占土地案、河南省台前县产业集聚区13家企业违法占地案等,在这几期案件当中,无一例外,均有政府相关部门涉案人员遭受处罚。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调控趋严,土地环节将会受到越来越严厉的监管。在国土部公布的几起案件当中,企业违规建设虽应受严惩,然而把控土地征用第一道关的政府及相关部门显得尤为关键。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地方政府建设压力增大,如何解决目前地方政府“资源换项目”、“土地换投资”的非法批地、非法供地、非法征收集体土地违规现象?是值得有关方面认真思考的问题。
回应超低价拿地质疑 碧桂园为安徽项目喊冤
碧桂园声称,遭国土部通报的违规用地,地价不是73元/平方米,而是252元/平方米,并坚称没有行贿。
对于外界质疑的碧桂园在安徽和县项目中官商勾结的问题,碧桂园在给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回复当中坚称:企业是在政府的领导下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此次事件的最终处理决定已经明确表明,不存在官商勾结,企业没有行贿,更没有腐败现象。
回复中还表示:对于安徽省和县政府违法批、占土地案,国土部已经在4月18日做出明确定论,主要是安徽省和县政府违法批、占土地。对于二期土地,碧桂园在2010年2月已经付清了地价款,当时报建手续正在办理中,但因政府部门审批原因,迟至2010年4月才办妥《建筑施工许可证》,碧桂园在2010年2月动工是迫于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期限而不得不开工。
碧桂园拿地 10余名官员埋单
国土资源部近日发布安徽和县违法批占土地案处理结果,10余名政府相关干部受到处分,尤其以三位县委书记受到追究引起舆论极大关注。但社会对此案的热情,并未随相关干部受处理有丝毫减弱,特别是涉案的碧桂园的种种表现,引人无限遐想。
几年前就有人质疑碧桂园涉嫌“零地价拿地”,媒体也作大量报道,但结果却不了了之。和县案中,碧桂园拿地数千亩,却只向和县政府支付每平方米73元的费用,再次有力地说明此前对碧桂园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碧桂园不仅以小球训练基地建设的名义拿地,还以国家明令禁止的高尔夫球场项目拿地,如此不加避讳,足见违规到了何等嚣张的程度。
碧桂园案件发生时,朱爱民任和县县委书记。在查处碧桂园案件中,已经就任临泉县县委书记的朱爱民最终被安徽省纪检监察机关撤销县委书记职务。
新华时评:怎么又是碧桂园
几年前就有人质疑碧桂园涉嫌“零地价拿地”,媒体也作大量报道,但结果却不了了之。和县案中,碧桂园拿地数千亩,却只向和县政府支付每平方米73元的费用,再次有力地说明此前对碧桂园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碧桂园不仅以小球训练基地建设的名义拿地,还以国家明令禁止的高尔夫球场项目拿地,如此不加避讳,足见违规到了何等嚣张的程度。
人们相信,和县案不过是碧桂园全国拿地的一个缩影,更是“碧桂园”们顶风违规开发的一个缩影。碧桂园在其他地方所拿土地是否同样存在违法违规,“碧桂园”们是否还有更多的官商勾结,值得人们密切关注,更有待相关部门深入调查。
违法违规案件被曝光之后,地方政府常以罚款、补办手续等形式给违规项目“扶正”,而不是采取要求恢复原状甚至收回土地及相应惩处等严厉措施,试想这样的举措怎么可能起到威慑作用?就在上个月,各地陆续出台今年的房价调控目标,不少地方竟出现将房价调控目标与GDP增幅挂钩、变相提高房价涨幅的闹剧。如此欺骗民意的做法,所折射的正是地方政府在房价调控上阳奉阴违,与土地开发商“穿一条裤子”的立场。
如果碧桂园没有"后盾"?
而让笔者感受到的是,碧桂园先热后冷的真实原因,这又是一个官商勾结的典型案例。国家多次强调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使用土地,对于违规占用土地的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直至刑事责任。而作为安徽和县政府一些官员却拿国家的法令法规视同儿戏。并且还大张旗鼓地为碧桂园做宣传。在这样一级县政府做后盾的“呵护”下,谁还能说一个不字,谁能想到碧桂园是靠“零地价拿地”托盘的呢?
说得明白一点,就如同民间里有一句俗语叫作“空手套白狼”,也就是说拿国家的钱在炒地皮,炒房地产,而作为和县的一些政府官员(被查处的)拿数千亩地换回碧桂园的每平方米73元的费用。这样的买卖谁受益,谁吃亏,明人眼里一看就知道其中的“奥妙”。
如果碧桂园没有和县的一些官员作“后盾”,那么几年前就有人质疑碧桂园涉嫌''零地价拿地'',媒体也作大量报道,为何不了了之了呢?如果不是国家国土资源部查处,那么会发生官场“震源”,有13名官员被处分乃至三名县委书记受到“牵连”?官商勾结,再次向人们敲醒了警钟!
告诫碧桂园和“碧桂园们”好自为之
在报道“碧桂园如山湖城存在违法用地当地13名官员被处分”时,碧桂园邮件回复中称:“碧桂园集团是个发展中的民营企业,所作所为并不完美,我们希望得到社会的理解、支持,也希望社会给予碧桂园以公平、公正的舆论环境,让合法的企业能无后顾之忧,能为国家、人民做出更大贡献”。
碧桂园的回复和逻辑让记者无言以对。对碧桂园有利的,则大加解释,如“张家界事件”;而“长寿湖事件”和“内蒙古事件”,则一字未加以解释说明。
难道这么多媒体对碧桂园上述几个事件的报道都是无中生有?难道被处分的官员违法违规的批地都是为了地方的建设?退一步来讲,即使官员违法违规大规模的批地,碧桂园用着“发财”难道就心安理得?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还是望碧桂园和“碧桂园们”好自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