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乌江边,一处截流工程正在忙碌地施工。早在2009年,这里便发现了来自乌江上游贵阳中化开磷化肥有限公司含磷的渗漏液,直到今天,由于截流工程没有完工,渗漏液仍然在向乌江中排放。
这只是乌江严重染污源中的一个。据2010年监测数据显示,乌江仅总磷值严重超标,其它指标均达到三类水质标准。
据环保部门介绍,导致乌江污染的原因有四个:一是生活污染比重较大;二是工业污染,流域内仍有部分工业废水和废弃矿坑废水、煤炭洗选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乌江水系,对乌江水环境造成极大压力;三是产业布局不合理,乌江流域资源开发密度较大,特别是三岔河流域的煤炭开采和土法冶炼,致使流域局部水体污染非常严重;四是养殖污染治理尚未被重视,乌江流域养殖特别是乌江渡水库库区的水产养殖,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养殖无序化发展,对乌江渡水库库区及下游水体总磷“贡献不小”。如在乌江流域遵义县境内,就有冶炼、化工、建材等工业企业50余户,有网箱养殖户147户;从事旅游服务的单位100余家,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每年产生生活垃圾1万余吨、生活废水200万吨。
环保人士认为,若干年来乌江上游地区无限地、无计划地发展环境污染极大的磷化工产业,同时又是使用极端落后的生产工艺流程,不注重有限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环境保护,无形中造成大规模的资源损失和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污水泄漏,是导致下游的乌江水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
当前,乌江饱受污染之痛的现状引起了流域内各县市的高度重视,都在纷纷上马治理工程和措施,以堵住各种污染源。遵义县制定了四大措施以控制污染:一是禁止在流域内新建、扩建有废水排放的工业企业,现有工业企业必须按照环保要求建设环保设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先后关闭和淘汰工业企业20余家,有效控制了流域内的工业污染。二是严格控制水产养殖规模,控制网箱数3500箱、面积7.05万平方米,在现有基础上,不再新增网箱养鱼,减少规划区内河流污染。三是加大污水处理厂建设,目前该县已建成污水处理厂3个,日处理能力达到3.4万吨。四是加大沼气池建设力度,目前共建沼气池7万余口,有效处理了农村畜禽养殖粪便及生活污水。(本报记者 秦超)(责任编辑:卢龙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