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学校
除了私塾,家长们还有另一种解决方式——家庭学校。所谓家庭学校也就是在家教育,是指处于学龄阶段的儿童不去公立或私立学校,而是选择在家,主要由其父亲或母亲进行教育和管理,接受其父母认为最适宜的教育。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陈女士就是一位典型的在家教育的成功案例。她历时10年将三个孩子培养成才,大儿子正在紧张准备申请国外大学,SAT成绩令人满意。小女儿精通中、英、法三国语言,属于“天才型”儿童。2007年,她开办了自己的在家书院。
像陈女士这样在家自己培养孩子的家长在国内尚属少数,但在美国这并不稀奇。在美国,孩子和家长对教育的形式有选择权。他们既可以上免费的公立学校,也可以上付费的私立学校,还可以上“HomeSchool”(家庭学校)。而家庭学校是一个非常大的群落,配套设施完善,有很多家长用的是现成的录像课程上课。每个学科都有一个针对在家上学孩子的教材市场,相关的网站也很多。
美国的家庭学校在不同的州有不同的要求。但相同点是,想在家教育孩子,必须有一个人全职担此重任。据媒体报道,一般申请家庭学校的家长要经过审核批准,有的州甚至要求家长要有相应的资格证明。经批准后,在家学习的孩子也能挂靠到公立学校下面去考试,监考老师甚至能到学生家里来监考。
如龙应台所说,美国的家庭学校使用的教材与普通学校教材差别不大,与一般公立学校相比,孩子每天五六个小时的学习时间缩短了,但学习进度却是超前的,其主要原因归功于他们各种新颖的教学形式。“一次,我去中国商店买菜,遇到一家美国朋友。我问他们来干什么,他们说为了让在家教育的孩子学习关于中国的知识,就跑中国菜市来了。”方柏林说。
除了形式生动,家庭学校也会有自己的互助团体,他们定期聚会,擅长某科目的家长可以辅导孩子们该科的学习。一些办“家庭学校”的家长还常到大学来选修或旁听一些课程,目的就是为了不断地“充电”,更新知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
“美国在家读书的孩子很多,我的几个实习生几乎全是家庭学校出来,然后上的大学。其中一个实习生,他的母亲是个博士,她毕业后的工作就是在家‘相夫教子’。这个实习生在高中阶段就创立了一家小的科技公司,非常出色。在我看来,这个实习生对技术的兴趣是因为他母亲的辛勤浇灌,最终有所成就。在美国,大部分在家上学的孩子成绩都不错,独立性强。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能看出孩子的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且不会被全班的教学进度拖下,这样孩子就容易出类拔萃,这也是家庭学校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吧。”同时,方柏林也提出疑问,“我另外一个实习生和他妹妹也是在家教育的,但据了解,他妹妹的一些学科比公立学校的学生差很多。所以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有家长想进行家庭教育,我觉得首先要看自己有多少知识储备、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件事情。”
有数据统计,美国家庭学校的学生SAT成绩平均分比全国平均分高出67分;斯坦福大学对家庭学校的学生录取率与其平均录取率相比要高出一倍。
在美国的研究报告中,2007年在家接受教育的美国儿童数量已达150万,较1999年和2003年分别增长74%和36%。而在家接受教育的儿童占学龄总人口的比率由2003年的2.2%增加到2007年的2.9%。
在家教育也并非没有缺陷,对孩子而言,最大的缺陷就是缺少朋友,陈女士的大儿子如是说。或许大家会有种感觉,当自己与集体在一起,围绕一个目标共同做一件事时,那种感觉很美好。如果完全游离于集体,在家里自学,对某些孩子而言,那种日子也许是很苦闷的。
无论个体差异性还是教育体制的不同,也许绝大多数普通家庭不能复制郑渊洁的童话,但至少,民间和家庭的自发教育力量可以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加以利用。
新兴教育之三
网络教育
网络教育包罗万象,与以上的两种新兴教育方式相比,具有终身教育性,覆盖的人群更广、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所以广受追捧。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远程教育、名校公开课、技能交换网站等,其中,教育特征最明显的还属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突破了时空的界线,给受教育者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与名校零距离。但对于众多的远程教育机构,其资质良莠不齐,国内对此还没有完善的监管机制。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的工作人员对新金融记者说,尤其是国外学校的远程教育,资质很难保证,且国内目前不承认远程教育的学历,他们所颁发的学位证只是一纸空文,没有实际意义。
虽然不能通过远程教育实现自己的名校梦,但如今全球名校名师的网络公开课还是吸引着众多的人去学习。“世界名校的公开课太棒了,教授讲得很好,各个学科都有,很开眼界。”这是中海油员工王旭在自己签名档上的留言。工作之余,他会学习各种名校的公开课,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利用。像他一样的人不在少数,著名的教育学者叶开也在其中。
“全球名校的网络公开课我非常喜欢,它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知识平等共享的精神。我自己就一直在反复地看‘哈佛伦理学教程’,觉得极有教益。”叶开说,“网络公开课作为学习的手段,对无缘进入名校亲耳聆听名师课程的学习者来说非常便利,作为辅助的知识补充很有益处。但中国式教育,总的来说还有它的长处和进步空间。如果不去大学里上课,只是盯着屏幕中的名师,也并非理智之举。在大学里的学习,最重要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吸收,而是浸润于有历史的好大学的那种美好的氛围里。对于青年学生来说,能有与名师直接交流的机会,比看多少次网络公开课都好,这对人生的正面影响更积极。而人际之间的情感交流,更要在具体的学校气氛中才能养成。”
与网络公开课一样深受欢迎的还有技能交换网站,为此还诞生了一个新名词“技客”。
“‘1对50’的大班课程学费高昂,实在不值。还不如去技能交换网站和别人换知识。”北京某私企职员邢小姐就是技客一员,准备考GRE的她觉得,高昂的培训费与学习的成效不成比例,于是她放弃了培训班,转而用一种更实惠的办法实现继续深造的愿望。邢小姐通过一家技能交换网站认识了在旅行社做英语导游的小何,用自己的电脑知识换她的英语知识,只要邢小姐遇到GRE难题,就会给小何打电话求助。
萧伯纳曾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每个人都有两种思想。”这句话被技客们应用得淋漓尽致,而这种学习方式让人们乐此不疲。
“我准备整合网上的教育资源,在家自学,用名校网络公开课拓宽思路,用我的琴技换取重点课程的真人指导,然后去参加统一的研究生考试,考取心仪的大学。”已经上班的王磊盘算着自己新的教育计划,一脸幸福。
现在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多,很多基于网络的视频教学等正在拆解、重组我们获得技能、知识和态度的方式。很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育实现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高效学习方式。而人们所担心的网络教育良莠不齐的状况也许是暂时的。当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资源优秀的网络课程后,质量稍差的也就会逐渐失去市场,最终实现网络教育的洗牌。
“当网络教育规范化,成为真正有效的远程教育,并且可以授予国家承认的学历、学位证书,那么这种网络教育对于学校教育就会发挥巨大的冲击作用。”叶开说道。
网络教育的出现,让学校教育意识到整合教育资源的重要性。目前,很多大学都在借鉴一流大学的联合学分互认制,武汉等地的大学已组建了高校联盟进行试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也在进一步推进与香港高校的联合办学与学分互认,更好地分配教育资源。
除此以外,技客的盛行也可以给学校教育以启发,是否应将兴趣小组、学校社团发挥更大的互帮互学作用,以达到与网上技客相同的目的,从而造就一个学习型社会呢?
虽然网络的虚拟性与不规范性暂时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网络教育取得学历的要求,但它可以替代辅导班等辅助学习手段,提供给人们一个终身不定时学习的平台。
“额外知识的获取,一直都是要越出校园围墙的。”与叶开一样,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网上网下一体,才能使生活更充实,使人生更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