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星期五。
沿河自治县黑獭乡大溪村小学三年级教室里,崔亚萍快速抄完家庭作业,收好书包,由于小学周五下午不上课,她和几个同学要打扫完卫生后才能回家。
唯一与小学生身份有些出入的,是崔亚萍已是3个孩子的母亲,今年28岁了。
2009年9月,大溪村小学校长朱习冬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新生报名点来了一位26岁的母亲,要求报名读书。翻完所有规定也找不出拒绝理由的大溪村小,最终同意了崔亚萍的请求。
由于崔亚萍20年前曾读过小学一年级,学校根据她的具体情况,安排她从二年级开始读起,并免除了她的全部作业本费。
从此她和自己的3个孩子一起,成了大溪村小的小学生。如今,崔亚萍已升到小学三年级,大儿子在读二年级,两个双胞胎女儿在读一年级,每天她都和三个孩子一块上学,一块回家,晚上一块做作业,丈夫田增除了忙自己卫生室的事情,还承担了所有的家务。
崔亚萍在娘家姐妹当中排行老大,父母无力同时送几个弟妹上学,她在村里只上到小学一年级就辍学了。
随着弟妹们上学的学费越来越高,眼看弟妹们也要面临失学,13岁的崔亚萍在1996年春节过后,偷偷跟着村里出外打工的人上了前往广州打工的列车。
因年龄太小又没文化,没有企业敢用她,只能在外面找了家小餐馆打零工,帮助洗碗洗菜,就这样在广州“混”了三四年,月工资只有200元。
2000年,回乡的崔亚萍嫁给了沿河自治县黑獭乡大溪村略懂一些医术的田增。2004年,在一次干农活中,丈夫摔断了大腿,从此不能再干重活,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2005年,为了学习更多的医疗技术,田增决定到沿河卫校学习。为了支持丈夫读书,这一年,崔亚萍又一次到了广州,这时她已是有3个孩子的母亲了。但是没有文化的她依然进不了厂,只能做些在工地上运砖、餐馆里洗碗等粗活脏活。
2008年田增从沿河卫校毕业,被乡卫生院安排在村里从事村医工作,虽然收入不算高,但总算有了一份固定的职业。崔亚萍又回到了离开多年的家,给丈夫当帮手。有一次,由于崔亚萍对处方上的一些字不认识,将药发错了,幸好丈夫及时发现把药追了回来。悔恨虚惊之余,想起10余年没文化遭受的苦楚,崔亚萍突然有了一个新想法,决定到村上的小学读书。
据老师说,崔亚萍学习十分刻苦,成绩一直不错,虽然年龄较大,但对老师特别敬重,每天放学后她和班里的其他同学一道,同样参加大扫除劳动。
当笔者问田增,崔亚萍读书要读到什么时候时,他笑着说,只要她想读,小学毕业后再送她到卫校学习医疗知识,将来和自己一起为村里人看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