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难攻坚建设武陵山区经济强县
——来自松桃苗族自治县的报告
近几年来,苗乡松桃的跨越发展成为全省上下关注的热点。
长期以“老、少、边、穷”著称的松桃,近几年许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实现了由后进变先进的完美转身。近3年,省、地在松桃召开的各种现场会、经验交流会就有10多次。
“各地要认真学习借鉴松桃等地经验,切实增强抓好‘整脏治乱’专项行动,推进文明城市(县城)创建的信心。”2010年4月21日,全省“整脏治乱”专项行动暨创建文明县城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松桃召开,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谌贻琴在讲话中如是说。
“松桃的经验,概括起来,就是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和谐建设、高效管理,全省各地要认真学习借鉴,以松桃为示范,推广松桃经验。”2008年10月24日,全省城镇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松桃召开,副省长辛维光在发言中如是说。
“松桃草地生态畜牧业经验,一是领导重视,执行力强;二是整合资金,设施配套完善;三是注重规划,点、线、面结合……各地(州、市)如何做好因地制宜种草养畜扶贫开发工作,松桃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2010年10月26日,全省扶贫系统业务工作暨松桃现场会召开,省扶贫办主任叶韬如是说。
长期以枪患严重、治安刑事案件多发而多次受到公安部通报和问责的松桃,2009年被中央综治委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群众安全感测评是全省唯一连续4年保持90分以上的县。
松桃的经济发展速度令人刮目相看。
“十一五”期间,松桃自治县抢抓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和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等重大历史机遇,克难攻坚,开拓创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2010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达4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5年年均增长12.0%;财政总收入完成4.17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年均增长29.4%;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3.8亿元、20.1亿元,比上年初增长25.1%、22.2%,是2005年的7.18倍、1.47倍。
今年1月至5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99亿元,同比增长35.9%;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28亿元,同比增长94.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7亿元,同比增长367%;招商引资签约项目30个投资210.2亿元,已到位资金8.1亿元,同比增长372%。
“今后5年,是松桃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五年。”松桃自治县县委书记龙海告诉记者,松桃将围绕“优化环境、塑造形象,融入湘渝、扩大开放,整合资源、讲求质效,抢抓机遇、建设小康”的发展思路,深入实施“环境立县、工业强县、城镇兴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发展战略,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化,着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率先在铜仁地区建成武陵山区经济强县。
“我们已没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战!”县长叶德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看到,武陵山区各兄弟县市特别是秀山、花垣、酉阳等发展态势逼人。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20年,全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我们的发展速度必须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我县以往任何时期,否则与全国、全省、全区同步进入小康只能是一句空话。”
城市建设率先突破边城变成“美的中心”
松桃是我省离省会城市最远的县,县城到贵阳的公路里程有500多公里,松桃过去因“边远落后”而出名。
记者近日再访松桃,却明显感到松桃不再遥远。从贵阳乘飞机到松桃大兴机场,再沿新建的二级公路到县城,最快1小时就可到达。从松桃县城到贵阳,公路已是全程二级或高速,最快5小时就可到达。从县城沿迓(驾)大(兴)二级公路上湘渝高速公路,5小时就可达重庆、长沙。松桃正好处在离3个省会城市的“5小时经济圈”的中心。
松桃县城已由过去“脏、乱、差第一”变为“全省最美的县城”。
曾有在铜仁地区工作20多年、号称“松桃通”记者,几年不到松桃,居然找不到进城的路了——曾经熟悉的旧城已难觅踪迹,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高楼和宽直的街道。
短短几年间,松桃县城规划区面积扩大了3倍,建成区面积扩大了1倍,边城变宽变高变美了。在松江河畔,昔日的荒山秃岭已变成一座新城,一栋栋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大城市拥有的电梯房、红绿灯、的士车、物管公司、文化广场等,出现在这座滨江城市里。街道上人车各行其道,车不乱停,人不乱行,秩序井然。
漫步县城中心的世昌广场和城东新区的七星广场,只见松江河碧波荡漾,观景花园松柏青翠,各种雕塑、图腾柱、文化名人及民族英雄碑刻等,充分展示了苗乡几千年的民族文化,每天吸引上万名南来北往、南腔北调的人前来休闲游玩。
“县城的变化只是一个方面,深层次的变化则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人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一位老干部说。
依托“一江山色两岸秀”的自然风光,把县城定位为“丹霞民族文化旅游县城”,以“省级文明县城”、“全国卫生县城”、“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等活动为载体,发展黔渝湘边区中心县城。这是松桃城镇化发展的新思路。
县委、县政府提出,到2020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0%,城镇人口达40万人以上,其中县城新增建城区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其余27个乡镇新增建城区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县城常住人口达20万人以上。
围绕这一目标,松桃自治县大兴土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高起点规划,大手笔设计。近几年,该县在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基础上,先后引入中国建筑设计院、北京世纪千府国际设计公司以及重庆、广西、昆明规划设计院和省建筑设计院等16家单位,编制城镇建设专项规划。全县投入规划资金3000多万元,完成了县城城东新区、城北工业园区、城南教育园区、“一江一河”两岸风光带、县城丹霞地质公园等规划和18个乡镇总规,完成规划面积61.45平方公里。
多元筹资,破解资金难题。该县建立了“政府引资、开发商投资、社会捐资、银行融资”的多元化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有效破解了城镇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5年来,该县通过依法公开出让矿产资源探矿权、采矿权,公开拍卖土地开发权,有偿转让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经营权、公共空间广告权等方式,筹集资金3.5亿多元,实现城镇建设资金的“原始积累”和健康运行。同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先后引进重庆、湖南、福建、江西等地35家客商来松桃开发房地产,签约资金50亿多元,已投入资金18亿元。成立了武陵山投资有限公司,以公司所属资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4.24亿元、吸纳社会资本5000多万元、争取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和谐拆迁,让利于民。该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让利于民的原则,依法维护被拆迁人和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切实做到“宣传动员到位、政策兑现和补偿安置到位、工作程序和后续服务管理到位”,有效地破解拆迁难题。5年来,共完成拆迁5675户696137平方米,涉及人口41157人,旧城改造面积达86%以上,全县没有一起因城镇建设拆迁而引发的群体上访事件和安全事故。
五大园区快速推进新型工业异军突起
松桃是全国最大的锰矿基地,锰矿保有储量1.2亿吨,与湖南花垣、重庆秀山合称“锰金三角”。
10年间,松桃涉锰企业已发展到27家,占规模企业的82%。锰矿年采矿能力达到150万吨,锰粉年生产加工能力达到120万吨,电解金属锰年设计能力达到32万吨。伴随秀山、花垣锰资源的枯竭,松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锰加工基地。
近5年,松桃致力于“锰金三角”的污染治理。采取法律、经济、技术等多种手段,彻底整治“锰污染”。国家和企业先后投入治理经费1亿多元,涉锰企业都安装了压滤机、冷却塔、沉淀池等环保设施和在线监测系统。如今,松桃实现了由“黑”到“绿”的巨变。松桃河、木池河水变清了,松桃的天蓝了,景美了,全县环境综合质量有了极大改善。群众说,“黑色GDP”终于变“绿”了。
同时,松桃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园区为载体、企业为主体、项目为抓手,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全面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初步成了以锰资源加工为龙头,化工、冶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体的工业经济体系。
五大工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
城北工业园区。已有金瑞、三和、汇丰等62家企业建成投产,年实现产值近20亿元。武汉凯迪、香港玖鑫制鞋、贵州西部制鞋等企业落户建设。
城南轻工业园区。据副县长杨红军介绍,已有浙江商会与县政府签订引资协议,拟由浙江商会投资,着力打造中国西部制鞋基地。一期投入20亿元,两年内完成。4年内入驻企业80家,投入资金40亿元,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制鞋、制衣和电子工业。目前,松桃已成立园区建设指挥部。
孟溪建材物流产业园。已入驻企业3家,其中,高力水泥厂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目前正在实施余热发电项目,年产值达2.4亿元。
正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已有梵净山翠园茶叶、嘉盛茶叶、东太万吨茶叶和湖南三农科技、大鲵养殖基地等企业建成投产,华源药业公司已落户建设。
迓驾边贸和矿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已有中国节能环保集团、金钒科技、东升长途客服、液化气储备等公司落户。
松桃传统锰产业已由高能耗、高污染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循环经济转变。在国家环保部、国家环科院、中南大学等单位的支持帮助下,由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投资40亿元、年产4万吨锰酸锂、16万吨电解金属锰、4万吨阳极板、32万吨硫酸项目已落户松桃;上市公司——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将投资57亿元,在松桃建生物能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工程已于3月20日开工建设。该项目内容有:人工造林120万亩;新建年产20万吨生物汽油、柴油生产线;新建年产10万吨生物肥料生产线;新建一座2×30万千万生物发电站。
松桃现有工业企业12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家。2010年,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26.3亿元,是2005年的6.3倍,年均增长45.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93亿元,是2005年的3.6倍,年均增长21.0%;工业经济在全县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78%,工业企业创税在全县财政总收入中的占比达36%。
五大产业凸显特色农民增收梦想成真
近几年来,松桃抢抓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机遇,多方争取项目投资。该县先后被列入“全国100个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建设项目示范县”、“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省级油茶核心示范县”、“全省油茶采穗圃基地”、“全省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示范县”。
该县整合资金,重点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茶叶、油茶、烤烟、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和楠竹、食用菌、葡萄、蔬菜等特色产业。
全力打造“黔东草海”。该县引进新西兰高效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其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全县连片开垦荒山人工种草、改良草场120万亩,发展牛羊120万头(只)。
两年来,全县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150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4600多万元,建设“黔东草海”。昔日石漠化山区变成了绿色草地。全县已建成人工草场3.3万亩。站在松桃盘石镇巴茅村的山顶,放眼望去,一片翠绿。绿毯般的山坡上,一栋栋标准化的圈舍里养着成群的山羊、莱芜猪、野猪、美国七彩山鸡、英国贵妃鸡、珍珠鸡……这些是当地农民致富的希望。
中药材产业也是松桃优先发展的优势产业。近几年来,松桃自治县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先后引进安徽杰峰药业、贵州恒霸药业等5家药业龙头企业到松桃发展中药材产业。今年,全县种植百合、白术、金银花、黄连、厚朴等20多种中药材共计8万多亩,产值可达5亿多元。
茶叶是松桃的传统产业。截至目前,松桃茶园面积已达11.2万亩,今年底可达15万亩。松桃生产的“松桃翠芽”“武陵剑兰”等名优茶曾多次在全国名茶评比和中国茶叶博览会上获金奖。今年5月,松桃东太万吨茶场生产的茶叶在上海茶叶博览会上获一金两银。
松桃被列入“省级油茶核心示范县”和“全省油茶采穗圃基地”后,松桃将迎来茶产业发展的春天。30万亩油茶基地项目已启动,已种植油茶2万亩。2020年,松桃将形成30万亩油茶、20万亩绿茶规模。
核桃是松桃重点发展的新产业。该县已列入全省核桃重点发展县,拟发展核桃20万亩。目前,松桃已种植核桃等经果林5.7万亩、葡萄1.3万亩、烤烟1.7万亩、蔬菜8.7万亩,发展香菇3.2万段。全县拥有农产品加工省级龙头企业1家、地级龙头企业13家、县级龙头企业12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已达167个。

旧城换新颜

县行政中心一角

年产180万吨高力水泥厂厂貌

“黔东草海”牛羊壮

松桃巨峰葡萄

松桃茶园已达11.2万亩

妙湾百合种植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