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土家族山歌之乡”落户沿河。
记者最近到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其发展变化之快,出乎意料。
几年间,乌江之滨的沿河河东新区就崛起一座新城。新建的乌江二桥将旧城和新城连成一体,县城变宽变高变亮变美了。大城市才有的星级宾馆、广场、红绿灯、出租车等,出现在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山城里。
从沿河县城到重庆,如今有了最快捷的通道,可以乘汽车、火车和轮船。乘汽车可以走湘渝高速,4个半小时就可到达;乘轮船下乌江上长江,5小时可到达;乘火车可以走渝怀铁路,最快6小时可到达。而湘渝高速未通车前,从沿河到重庆,走公路通常要15个小时以上。
沿河的发展得益于与重庆的合作。近几年,沿河从重庆彭水电站移民安置资金中就分得10多亿元,使县城和北部片区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而最终的安置补偿资金将达30多亿元。彭水电站蓄水发电后,去年沿河就从电站分得1.7亿元税收。
县委书记安启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早在1986年9月12日、1987年9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贵州工作期间两次考察沿河自治县时,要求各级干部树立加快发展的信心、自立自强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这对今天沿河做好各项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融入大重庆已使沿河尝到甜头。“十一五”期间,是沿河融入重庆的最佳机遇期,也是沿河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益最多的时期。
2010年,全县完成地方生产总值3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年均增速达到13.9%;财政总收入达3.75亿元,年均增速达到39.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6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年均增长37.2%,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3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6.3亿元和16.8亿元,是2005年末的3倍多。
今年以来发展更快:1至6月,完成财政收入1.84亿元,同比增长74.5%;招商引资正式签约项目20个,投资45.07亿元,已到位资金9.065亿元。

土家族舞蹈——毛古斯舞。
构建水陆快速交通新格局
沿河曾以“老少边穷”出名。从贵阳到沿河,公路里程420公里,由于多数路段等级低,最快7小时才能到达。从沿河县城到最边远的后坪乡,过去只有一条等外级公路,180公里路通常要走两天。
近5年,沿河自治县奋力改写交通新篇章。
2006年,沿河官舟至石界接重庆彭水的139公里跨省油路建成通车,解决了沿河北部片区8个乡镇的行路难。
隔江喊得应,相见要半天。沿河县城过去只有一座乌江大桥,“过江难”成为沿河人的心头之患,也阻碍了河东新区开发。2007年10月18日,全长656米、总投资6000多万元的沿河乌江二桥建成通车,结束了326国道穿越县城经常造成拥堵的历史,也使河东新区开发进入高潮。
如今,在沿河境内已有4座大桥飞架乌江。沙坨乌江大桥建成后,结束了沿河至印江的车辆靠渡船渡江、昼通夜阻、晴通雨阻的历史。王坨乌江大桥是彭水电站移民搬迁重点工程,建成后,沿河北部片区到重庆主城区只要3个半小时。
2006年1月,渝怀铁路建成通车;2010年10月30日,全长413.6公里、总投资约300亿元的渝湘高速重庆段全线通车,从沿河到渝湘高速公路里程仅80公里。沿河的外部交通环境从此得到历史性改变。
近5年来,沿河还先后建成思渠、新景河、小河口、两河口、龚溪口等5座大桥;新建了洪渡、思渠2座码头;建成全省唯一的县级一级汽车站和9个乡镇汽车站;实施了326国道、540县道大修改造;完成沙沱至夹石、铅厂至耳当、沙沱至枣树、土地坳至泉坝等11条通乡油路,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的目标;新增通村公路208条1950公里,解决280个村行路难问题。
好日子还在后头。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划,“十二五”期间,沿河境内将建设“两高两铁一航道”,即建成德江至沿河至酉阳高速公路、印江至沿河至秀山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过境沿河的昭通至黔江、兴义至黔江铁路,整治乌江航道,扩建县城、洪渡两座港口,实现2小时铜仁、4小时贵阳和重庆、6小时北部湾地区的目标。
县长张翊皓在《沿河自治县2011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期间,沿河将坚持水陆并重,积极推进高速公路、铁路和乌江航道、通乡油路、通村公路建设,加快形成以“两高两铁一航道”为骨架,以“二横五纵”为支撑,连通内外、覆盖城乡的交通网络体系。启动2条过境铁路建设,建成2条高速公路,完成10条省际、县际骨干公路,5条旅游观光公路提级改造,建成年货物吞吐量500万吨级码头1座、200万吨级码头2座。建成铁路里程4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里程50公里以上,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3200公里以上,其中等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1800公里以上,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70%以上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

黑叶猴属世界濒危物种,据统计,现全球野生黑叶猴总数约2000只,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黑叶猴种群分布地,2004年麻阳河自然保护区加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沙子空心李。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河黑叶猴自然保护区。

沿河乌江百里画廊。

县城一角。
融入大重庆:沿河长期的战略选择
“严格说,沿河既有区位上的‘先天不足’,也有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它与重庆渝东南酉阳、秀山、彭水等县一衣带水,可谓山同脉、水同源、民同俗,长期以来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伴随水陆快速大通道的形成,这种优势更加明显。”县长张翊皓说,近几年,沿河与重庆不仅仅是经济的融合和渗透,更是民族文化上的相辅相成。融入重庆是沿河长期的战略选择。
沿河拥有乌江“黄金水道”,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目前航运能力300吨级,正在建设的彭水电站建成后通航能力可提高到500吨级。
沿河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雄奇俊险秀的乌江山峡百里画廊,有神秘幽深的国家级麻阳河黑叶猴自然保护区,是国际公认的全球最大的黑叶猴种群分布地,是“联合国人与动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被誉为动植物的“天然宝库”、“黑叶猴王国”。
如何凭借优势谋发展?如何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将沿河打造成成渝经济圈的能源基地,如何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变为经济优势,把沿河打造成重庆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如何把丰富的农产品摆放到重庆人家的餐桌上?这些都是沿河自治县近年来努力破解的发展课题。
早在2006年3月,该县十届三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倚靠贵阳、面向重庆,依托乌江、挤进长江”的发展思路。
彭水电站是沿河融入重庆经济区最大的合作项目。该电站是重庆市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75万千瓦,2005年9月正式动工。该电站库区62%在沿河境内,其尾水位于沿河县城上游的沙坨电站。5年来,沿河自治县以彭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为契机,展开了大规模的移民安置工程。截至2010年10月底,已完成工程投资15.2亿元,农村移民搬迁安置3701人,集镇移民搬迁安置13798人;完成农村移民房屋拆迁7.88万平方米,新建农村移民房屋13.22万平方米;完成集镇移民房屋拆迁58.07万平方米,新建集镇移民房屋37.42万平方米。
如今,一座座新城崛起在乌江河畔,新修的土家民居古色古香,10多座大中桥如长虹卧波横跨江面,气势宏伟的大小码头排列岸边,……走进彭水电站库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展现眼前。
漫步沿河县城,投资5.52亿元、两岸各4公里长的滨江大堤新楼林立,文化广场、商业大道、星级宾馆、沿河港口等沿江而建,江面船只来往穿梭,昔日破旧的山城如今焕然一新,充满现代气息。
今年4月初,位于沿河县城河东新区的乌江明珠楼盘两栋25层高楼顺利封顶。另外5座高楼也正在加紧建设中。建成后的乌江明珠楼盘,将成为沿河的新地标。建筑商正是来自重庆的恒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002年,山城沿河启动近2000亩的河东新区建设。目前三纵十二横骨干路网已经建成,沿路兴建的建筑已排满新区,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均超过老城区。
在沿河,重庆籍房开公司占到沿河城建工程5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河东新区临街铺面上,宗申、力帆、皇朝、宝丽金、富桥等带着浓郁重庆味的卖场、服务业、娱乐业鳞次栉比。
近5年,重庆、成都成了沿河定向招商的重点城市,每年县委、县政府都要组织招商团赴这两座城市招商,每次都有收入不菲的引资成果。
打破行政壁垒的全方位融入,使沿河社会经济发展呈跨越态势。
“四化”同步打造能源生态旅游大县
“未来5年,既是我县可以紧紧抓住并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又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期;既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又是举全县之力、千方百计摆脱贫困的决战期。”县委书记安启洪说,“十二五”时期,沿河将围绕建设“能源大县、生态大县、旅游大县”目标,把“融入重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作为主基调,把推进“工业新型化、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作为主抓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工业新型化。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加快能源、矿产、建材、农产品加工等新型工业发展,推进工业率先突破,确保到“十二五”期末,工业增加值实现翻两番以上,突破10亿元。重点建设“一园四区”,即县城滨江生态工业区、淇滩循环经济工业区、官舟轻工业区、洪渡矿产品和农副产品加工区。今年签约的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全部建在园区。
据副县长寇启聪介绍,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投资数亿元的洪渡、官舟变电站和沙坨自留变电站正在建设中。洪渡农产品加工区已引进多家企业入驻,面向重庆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大力发展能源工业。以煤炭、水电为重点,抓好现有煤矿的扩能和技改建设,加快小水电开发,新建成小水电站2座以上。确保到2015年,全县电力总装机达125万千瓦以上,能源工业总产值达24亿元以上。沿河17家煤炭开采企业将整合为2家年产30万吨煤矿,目前已有5家企业参股数亿元对煤矿进行技改,信用社融资1.55亿元予以支持。
位于沿河县城上游10公里的沙坨电站,总投资108亿元,今年4台机组将发电。沿河是贵州唯一拥有两座大型水电站的县份,全部投入运行后,财政收入可超过2亿元。
农村城镇化。该县将着力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强化城镇产业支撑,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确保城镇化率年均递增5个百分点以上,把沿河建成黔东北通江达海的港口城市、对接重庆的重要门户城市、乌江流域主要能源基地和乌江特色产业带上的中心城市。
今年,沿河正在争取彭水电站移民安置工程调概,全部安置补偿经费可望增加到30亿元以上。沿河将用好用活这笔资金,建好安置小区及相关配套工程。今年回迁安置290户1019人。
今后5年,沿河将形成“一个核心、三个区域中心”的城镇发展格局。“一个核心”指以县城为核心,将县城周边的5个乡镇纳入县城规划,扩大县城规模,使县城人口达到15万左右。“三个区域中心”指:北部以洪渡为中心的特色农业经济圈,中部以官舟为中心的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经济圈,南部以谯家为中心的新型工业经济圈。
农业现代化。今年,县财政预算安排1000万元用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整合涉农部门资金8000万元,重点发展沙子空心李、早熟蔬菜、花生、中药材、现代烟草、果园等特色种植业。大力发展“沿河山羊”草地生态畜牧业,新增种草养羊大户490户,人工种草1.8万亩,建成良种繁育场1个,全县累计人工种草10万亩,良种繁育场7个,山羊存栏35.4只,出栏27万只。新建生态茶园2.54亩,全县生态茶园达10万亩。大力培养茶业、食品等省级、地级龙头企业,力争全县涉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达56个。
旅游产业化。充分用好乌江山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土家山歌之乡”四张名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积极推进区域协作,采取旅游资源共享和旅游项目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与黔、渝、湘三省市有关部门及旅行社合力打造长江三峡-乌江画廊-梵净山-凤凰古城和长江三峡-乌江画廊-遵义历史名城精品旅游线路,推进联动发展,实现互惠共赢,提高旅游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