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工人穿过烟雾走在矿渣堆上
本网讯 7月18日,记者在遵义市一矿区采访时获悉,在当地山沟中,一个露天堆放矿渣的尾矿库,今年初发生自燃后,至今尚未熄灭。据介绍,尽管省、市相关专家曾赴现场指导扑救,但目前灭火进展并不理想。
这个尾矿库位于遵义县毛石镇台上村沙子坎,四面环山,距公路约两公里。记者看到,厚度接近20米的矿渣堆,面积比两个篮球场还大。靠外一侧,白烟从渣堆上冒出,随风飘散,在下风方向很远就能呼吸到令人窒息的异味。
走上矿渣堆,记者明显感觉到热浪。而在白烟冒出的地方,已形成了很多鹅黄色的粉末凝结块。“那是硫磺。”现场一工作人员说,这说明燃烧的物质里,含硫较重。
据介绍,白烟是由于堆积的矿渣自燃产生。导致自燃的原因,是矿渣内含有大量燃点较低的磷、硫矿,“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很容易发生自燃”。
附近村民说,这个尾矿库形成已有多年,其矿渣来源于某公司采掘钼矿后产生的尾矿。发现矿渣冒烟自燃,大约是在今年4月份。村民说,烟雾中的异味有时能飘出很远,让人觉得很不舒服。这家公司值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尾矿库矿渣堆自燃,最早发生在半年前。
在接到报告后,贵州省及遵义市环保等部门专家,曾前往指导企业开展扑灭自燃。“主要是采取分层、压实、浇水等办法,逐步扑灭。”有关人士说,这也是目前扑救此类自燃的最有效的办法。
据悉,因不通公路,大型机械进入困难,灭火工作受到限制。“基本上就是浇水延缓蔓延速度,然后用小型铲车一点点往下刨。”他说,但该矿渣堆体量太大,无法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遵义市环保部门有关负责人昨天表示,针对沙子坎矿渣堆自燃,环保部门正进行一项深入调查,“要查背后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