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换“标”?
企业的标(LOGO),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符号,里面含有太多的意义。
一般来说,企业换标是个大事,有四种需要时才考虑更换。
一是企业战略需要,二是企业品牌形象老化,三是企业文化的转变,四是赋予品牌一个新任务。
时下,中国汽车界掀起了一股换标潮。长安,长城,哈飞,再早些的吉利,奇瑞,全都换了标。还有PSA的标致也换了标,还有韩国现代集团,也在近日宣布换标。
为什么大家都如此热衷于换标?LOGO只是一个符号,并不能取代内在的努力,也不能说明企业内部经历了什么样的变改,可是为什么大家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乐此不疲地做这华而不实的表面功夫?
其实换标并不只是外行人以为的那样,只是换一个标识罢了,这个标识,含有太多的内容。
现代集团换标
今年3月8日报道,韩国综合性企业现代汽车集团(Hyundai Motor Group)8日签署了一项最终协议,将收购现代建设(Hyundai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的控股股权。就在此后,现代汽车进行了换标。
3月31日,现代汽车集团换标。发布了强调“HYUNDAI(现代)”的新CI和 “愿景2020”。
当日,现代汽车集团发布的愿景2020的标题为“携手共创美好未来(Together for a better future)”。官方表示,“通过尊重人和环保经营,共同和谐发展”。
现代汽车集团此番做为,表明收购现代建设的工作已结束,这意味着新的飞跃的决心。2000年,现代集团分解后,其旗下的系列社从10家增加到了50家,国内外员工从98,000名发展到如今的184,000名。也就是说,以后现代汽车所用钢材,再也不必从日本进口。一般钢铁价格每上涨1个百分点,轿车企业的成本就要上涨5个百分点。而现代制铁完全可以满足现代汽车的钢铁需求,实现成本降低成为可能。
此次,现代汽车集团提出了集团的三大增长支柱的未来。在汽车领域,“从汽车变为人生的伙伴”的理念下,将以革新技术及品质为基础,提供新的生活空间。在钢铁制造领域,立志成为“新的钢铁时代的领袖”;在建设领域,成长为“共创明天”的全球综合工程公司。
自主品牌换标不太合适
自主品牌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大多数都有了自己的风格,自己的市场份额。但是,苦于品牌力度的原因,一直无法形成突破。同样一辆车紧湊型车,合资的可以卖到十多万,而自主的,能卖到5万6万已经不错。更不说,现在自主品牌有了一定的实力,不少企业,比如吉利,奇瑞,比亚迪,都有了自己的中级车。产品谱系基本上齐全,甚至超过有些合资企业。但是,所有的车型全挤在十万元的天花板下面,无法突破不说,各车型的特点无法体现,卖不出价钱,还形成互相打压之势,这些多生的孩子,不能跟外面打架争市场,倒是挤在自己家里互相斗殴了。
所以,换标就成为急于突破和转型的自主品牌的选择。
前后标识要有传承
现在中国公司最常见的是战略环境的发化引发的换标。很多企业重新聚集自己的产业,重新定位自己的产品,定位自己企业的发展方向,甚至希望把短期目标和长期战略都在标识是体现出来。
但是,一个企业的标识,要万变不离其宗,要能看出之前之后的继承关系。
例子一:星巴克说要换标,大家都替他可惜:双鱼加香草的标识很是不错,要换成什么样子?结果,新标出来后,只是拿掉了Starbucks Coffee,其它如故。
例子二:法国标致也总在换标,可是换来换去,总是一只小狮子,形态各异,体现了各个时代以及企业彼时的特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总是那只小狮子。
例子三:现代集团换标,现代起亚汽车集团改为现代汽车集团,并从企业LOGO 中删掉了起亚汽车的形象。除了Haevichi财团和伊诺盛,所有系列社的名称和LOGO前都加了“HYUNDAI”,强调统一性。“HYUNDAI”依然存在,蓝色的企业LOGO表现了从海水平线上冉冉升起的现代汽车集团的形象。
换标是一个系统工程
用标志的变化来体现品牌的变化,通常对企业来说比较容易受关注。员工和外界当然也知道这种变化。容易振奋人心、吸引注意、创造话题、增強信心。
但是,换标从来就不是换一个商标那么简单。首先、公司换标要有实实在在的新经营战略做根基,转型要迎合新的消费需求。其次、一个设计杰出的、符合品牌理念的标志,会增加品牌的信赖感和权威感,在社会大众的心目中,它就是一个组织或品牌的代表。最后、公司也要加强推广,要懂得怎样解释和传达新标识的设计和内涵,让消费者加深对新标识的印象。
换标之前与之后,还要有一系列的运作,并非只是换个标,企业就可以改头换面,一朝冲天了。我们的自主品牌,要学的还有很多。
本文授权新浪汽车,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