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目前的基本判断是,绿营主流对蔡英文胜选信心十足,蓝营主流对马英九胜选则信心不足。 |
中评社北京7月30日电(评论员 王建民)2011年台湾“大选”,谁胜谁负,是各界最为关注的问题。目前的基本判断是,绿营主流对蔡英文胜选信心十足,蓝营主流对马英九胜选则信心不足,大陆学界则多数判断马英九胜选。其中大陆学者大多以“蓝绿基本盘”来判断这次大选,即认为蓝营基本盘大于绿营基本盘,这将是马英九胜选的关键。然而,这一判断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持,也缺乏历史经验的佐证。
蓝营基本盘与绿营基本盘并不容易准确判断,基本上都是学者根据以往的选举得票做出的大致判断,而不是一种理论上的精确计算。长期以来,人们对蓝绿力量的判断是建立在“蓝大于绿”这一结构性认知基础之上的。然而,蓝营基本盘与绿营基本盘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如果用过去的蓝绿基本盘判断未来蓝绿势力或胜选结果就会发生错误。
在早期蓝绿力量对比中,蓝营占有很大优势,绿营势力相对不足(以民进党成立后的形势观察),蓝绿势力比例大致为八比二,后来变为七比三,再变为六比四。目前蓝绿基本盘之比为何?是五点五比四点五,还是五比五?无法准确判断,也就无法用过去的蓝绿基本盘判断马英九胜选。而且在不同地区,蓝绿基本盘大不相同,大致可以讲北部是“蓝大于绿”,但南部则已是“绿大于蓝”。
从近三年来大大小小的选举与蓝绿结构变化看,岛内政治结构呈现明显的“蓝消绿涨”与蓝绿基本盘趋近态势,尤其是五都选举,民进党总得票数多出国民党四十多万选票,是否还能讲蓝绿基本盘是蓝大于绿?显然是有疑问的。有学者讲,过去民进党的选举得票率很少超过百分之四十五,认为这是民进党得票率的上限,无法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因此这次选举还是马英九胜。这是一种机械的与传统的思维,受到基本盘蓝大于绿旧有框架的限制,很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
从过去几次大选结果或经验看,没有一次是“蓝大于绿”基本盘所决定的。二零零零年大选,虽然基本盘蓝大于绿,但因蓝营分裂,却让绿营的陈水扁取胜;二零零四年大选,虽然仍认为基本盘蓝大于绿,却因“三一九枪击案”,陈水扁仍赢了选举;即使二零零八年马英九大胜,普遍认为关键是获得中间选民的支持,可见蓝绿基本盘不是过去大选胜选的关键,基本上均是意外事件决定的,即蓝营分裂、枪击案与陈水扁家族腐败案。
因此若从历史或经验看,台湾“大选”,似乎意外事件常常决定胜否的关键,而不是蓝绿基本盘决定胜否,尽管蓝绿基本盘非常重要,是蓝绿对决的基础,没有蓝绿基本盘的基本势均力敌,就不会有蓝绿对决,也不会有“双英对决”。由此看,影响选举的关键应是中间选民的变化。
台湾虽然是一个蓝绿二元社会结构,泛蓝与泛绿成为台湾两大社会与政治势力,蓝绿矛盾也成为台湾社会的基本矛盾,蓝绿结构在大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影响。但事实上,在蓝绿之外,还存在一个非蓝非绿的中间群体或中间选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