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联动 生产自救
——玉屏干群积极应对严峻旱情
“水来了,水来了!”8月2日10时许,经过一天紧张地对提水泵取水口的抢修,玉屏自治县朱家场镇洪家湾村新寨组的村民终于能提到山塘里的水。守在自家裂开稻田上的村民洪加文,高兴得像小孩子似的欢呼雀跃。
受旱灾天气影响,玉屏8.53万人受灾,近1万人饮水困难,粮食预计减产2362吨,干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188.3万元。
为将灾害减少到最低,该县启动三级气象灾害响应,明确干部包村,上下联动应对旱情。
“一天一夜只能抽2个小时!”洪家湾村主任洪加仕指着裂开的稻田无奈地说。
据介绍,在上一次干旱时,村民们采取了异地育秧的方式,抢抓5月中旬的降水,将寨子里的400亩稻田插上了水稻,现在水稻正值抽穗期,干旱对村民的水稻无异灭顶之灾。
从6月下旬以来,村民们采取自救方式保稻田。在1983年修筑的沟渠里,村民们采取5家1天一轮的方式抽取沟里24小时积蓄的水,幸运的是,村里的稻田有三分之一保住了。
前光村是一个干旱比较严重的村寨,池塘、胡家湾、老院、下屯四个村民组580人、饮水困难。
村支部书记万玉模告诉记者,正在采取措施在保证人畜饮水的前提下,开展改种低秆玉米。县消防大队定时送水到旱情严重的村民组,村里也着手让群众开展生产自救,而要真正解决干旱问题,大兴水利工程是最好选择。
为了应对日渐严峻的旱情,该县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安排了3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抗旱救灾,其中10万元专门用于农户购买抗旱农机具,20万元作为人畜饮水、抗旱保苗、人工增雨等抗旱资金。
县扶贫办、县农机中心、县林业局负责人及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指导油茶、中药材等苗木的管护,加强抗旱设备、柴油等抗旱物资的供应,尽量减小旱情对新种植苗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