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坪乡“三措施”抓好抗旱救灾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抗旱救灾领导小组。旱情发生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来抓,作为我乡作风建设和 “四帮四促”活动的工作体现,及时组织召开 “三个会”(即乡领导班子抗旱救灾专题会、全乡干部会、包村干部及村支两委会),研究部署抗旱救灾工作。为加强对抗旱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副组长,包村领导、干部、各站所负责人和村委主任为成员的抗旱救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10个工作组,工作组组长由乡联系村领导担任,成员由包村干部及村支两委成员组成。
二是精心组织,确保群众生产生活正常运行。乡党委政府及广大党员干部按照“保饮水、保民生、保丰收”的要求,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一线、进村入户,调查了解各村群众受灾的真实情况,访民困、解民忧。千方百计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活用水,尤其是留守儿童、鳏寡孤独和困难党员群众的生活,确保一户不少、一人不漏地关心到、帮助到。切实避免人畜无饮水,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充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做好抗旱救灾宣传工作。针对旱情,乡党委政府及各村级党组织迅速行动,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抗旱,积极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开展自救,用好地上水,寻找地下水。
(二)想方设法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乡党委政府迅速成立“送水队”,组织动员有车党员干部运水供应缺水群众,政府适当补助燃油费;另外积极争取上级援助,向龙门村大坡上、万家冲等村民组群众送水,缓解了群众用水紧张问题。
(三)加强村级水利设施建设,确保人畜用水安全。对受灾村寨水井、水池、水库、管道、清淤补漏、交通通道等想法设法筹集资金进行修缮和建设。
(四)加大供水设施管理,做好节水宣传,教育群众节约每一滴用水,循环利用水资源,努力提高水的使用率。
(五)多措施做好抗旱防虫保收工作。在应对灾情的同时,积极组织农业部门,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范力度,确保农户农作物稳定增收。成立了农业服务中心、水利、国土、林业等部门骨干组建“科技服务队”,指导群众做好抗旱及病虫害防治。“科技服务队”通过巡查,做好水稻疾病检查诊断,对症下药,有效提供病虫害技术保障。日前,全乡召开各类培训35场次,实地指导360余人次,投入农药42箱,有效控制了病虫害,确保全乡抗旱救灾、病虫害防治工作协调有序有效开展,确保灾年不减产的目标。
三是加强抗旱资金监管,救灾物资落到实处。该乡党委政府强化措施,严格款项拨付手续,统筹合理调度,科学分配,及时把抗旱救灾物资送到受灾10个村组。目前,全乡已投入抗旱资金11万余元(不含群众自筹),架设抗旱专线9000米,投入了抗旱农机具420多台,铺设渠道防渗薄膜1600多米,确保了群众饮水安全,及时换缓解作物旱情,最大程度降低群众受灾损失。
目前,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乡党委政府的周密部署和领导下,在全体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大坪乡抗旱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全乡群众饮水基本能够满足,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将再接再厉,全面贯彻落实“三个建设年”各项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四帮四促”活动,以人为本,坚持不懈地做好抗灾、救济和生产组织等工作,直至抗旱救灾攻坚战取得最后的胜利。
瓦屋乡抗旱工作措施
一是该乡党委、政府给予每个村2000-3000元资金支持,用于购买抗旱设备。二是分组到人,将乡、村干部分到各个组召开群众会,发动群众抗旱和处理民事、水事纠纷。三是该乡与电力部门协调,帮助群众安装抗旱设备。四是号召群众打井抽水。
和平乡抗旱救灾工作措施
自7月中旬以来,该乡持续高温。该乡部分高山地带居民和农作物一定程度影响,森林防火形式十分严峻。该乡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群众积极抗旱自救,尽力解决全乡群众人畜饮水问题,并切实加强防火宣传,杜绝火灾事故。
在抗旱救灾工作中,该项乡主要投入村组干部、村民人力(次):3860人次、抗旱车辆(次)272次、投入抗旱救灾资金3.75万元、发放救济粮食51930斤,主要用于解决群众生计困难,落实了抗大旱、救大灾的实际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