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春坝是余庆县大乌江镇菁口村的一个自然村组,50多户400多人居住在一个山窝的小坝子里。有人说,红春坝,下到田里不点烟,见火秧苗就会燃。
记者刚下到一块稀疏秧苗盖不住张裂泥土的稻田,67岁的村民陈清富光着膀子,从百米开外的院子里跑了过来。
“全部都没了,是吧?”“我们没得了。一点都没得。”
“面积有多大呀?5亩。”“5亩田?哎!”
“家里现在有多少粮?”“7、800斤。”
“能够吃多久呢?”“10月间咯。”
陈清富老汉家10口人,就巴望着这5亩田。他说存下的都是毛粮,其中还有种子。
56岁的陈清贵是陈清富的弟弟,怕哥哥说不清楚。他跳下田来,补充说,这些田可以亩产1000斤,但今年是一颗都没有。
人群中出现一位须发花白、头戴破帽的赤脚老人。
“你多大年纪了?”“84了。”
“见过这样干旱吗?”“没见过。”
“你84了没有见过干得这样厉害的。”
旱情发生后,家中田土缺水,无法耕种。陈清富41岁的儿子陈明君干脆离家到附近的镇上工地打工,赚点苦力钱补贴家用。
“旱情发生后我们这一块基本上都出去了,剩下的都是老人小孩。70%的人出去打工了,没有办法。”
离红春坝20多公里的熬溪镇,人们饮水同样困难。县里组织的送水车在街边打开龙头,居民们马上排起长队,接水挑水,忙碌起来。
“你们挑了多久了,这样?”“10多天了。” “今天第四车了。”“你每一车拉多少水?”
“6吨水,明天我们要送6车到7车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