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时就势练打仗
——南京军区开展信息化条件下“郭兴福教学法”比武见闻

炮火硝烟弥漫演兵场 黄琨摄
山林的静寂,被隆隆的枪炮声打破,运用炮兵信息化指挥系统定下射击决心比武课目展开。作为红方指挥员,某团政委周春发为“撕开”蓝方防御阵地,正集中主要兵力发起猛攻。
下午3时20分,红方指挥所收到雷达、无人机和前方观察哨传回的目标信息。周春发运用炮兵指挥信息系统,立即对打击目标进行计算、排序,系统显示:攻打3号高地胜算几率最大。
随即,周春发运用一体化指挥平台,计算打击3号高地目标的弹药消耗和射击时间,决定集中全营火力打击3号高地的蓝方火炮阵地。
提取射击目标后,输入弹种和射击时机,系统转眼间便自动生成射击口令……10多分钟后,蓝方火炮阵地在红方炮火覆盖中灰飞烟灭。
“刚才周政委演示的课目,由于信息化装备刚列装,还没来得及列入大纲。”现场组织比武的南京军区军训和兵种部部长杨林告诉记者,军区在训练大纲外,将50多个“实战管用”课目,作为重难点问题进行攻关,从中挑选了10个比较成熟的课目进行比武。
正说着,比武场上的一阵阵掌声引起记者注意。走近一看,原来是某集团军教导大队教员陈海明正进行“纲外”课目——战场综合态势图生成课目的示范。
在比武现场,记者发现,过去作战参谋们一手持铅笔、一手拿尺子,手忙脚乱标绘地图的情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按照自下而上、逐级标绘融合,可直接合成战场综合态势图,除直观精准外,一个目标信息还包括了“来源、时间、位置、状态、可信度”等8个要素,这是以前不可想像的。
比武现场高潮迭起,亮点不断。循着枪炮声,记者看到“临汾旅”枪王群体,在穿梭奔跑中运用战士琢磨出的“一次调息法”,把以往两三次呼吸调息,转为深呼吸、慢吐气,缩短射击时间,提高射击精度,20个远近不同、大小各异、动静结合的“目标”,转瞬间被消灭干净。教练员、该旅四连连长章稀勇告诉记者:“这个课目是根据官兵训练中的经验和窍门总结而成,虽然还没有列入训练大纲,但对提高战斗力确实有用。”
章连长的话,让记者不由得想起此次比武的规则:“不管训练大纲中有没有规定,只要对提高战斗力有用的课目都要练!”今天不拘一格的比武,不正是“郭兴福教学法”围绕打仗、把兵练活的真实写照吗?(吕俊杰 倪大伟 胡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