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音:
“农村公路建设好,
窝窝荡荡没有了;
建管养运一体化,
村村寨寨有车跑;
南来北往多方便,
农民开心少烦恼。”
作为第三批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工程点,贵州省铜仁地区各方合力,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截至2010年年底,全区乡镇通畅率达到99.4%,建制村公路通达率达到96.8%。
在农村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上,铜仁因地制宜设计技术标准,将计划管理向社会公开,质量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在养护管理上,他们建立起“五抓五重五破解”机制。另外,铜仁创新经营模式,积极发展通村客运,56%的建制村通了班车,而这个数字,正以每年10%的速度不断新增。
贵州铜仁:修道兴业破难解困
2009年1月,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前排中)在铜仁地区考察农村公路建设工作。
客车进村,使城乡距离不断拉近。
一桥横跨,让渡船走进历史。
一条小河,绕着漫漫群山蜿蜒盘旋。与她时而平行、时而相交的,是一条同样蜿蜒的山路,从贵州省铜仁地区铜仁市清水塘出发,直至大山深处的和平乡。行走在山路上,隔水相望,在河的另一边,几十户人家零零落落,散落在山间。
这里是贵州省铜仁地区铜仁市和平乡两河口村。与贵州许多大山里的人们一样,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乡亲,摆渡是他们联系外界的惟一渠道。山里的农产品运不出去,外面的原材料运不进来,交通不便,让生产生活充满艰辛。
一切都在悄然改变。
2008年4月,交通运输部将贵州省铜仁地区列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公路示范工程点,下大力气支持当地农村公路建设。生活在黔东大山里的铜仁人,迎来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交通变迁。
示范引领建设加劲
2009年1月,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到铜仁考察,踏着脚下的泥土路,望着两河口对岸的几十户人家,高宏峰指出,铜仁地区要以部农村公路示范点为契机,加速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争取在两河口上修一座桥,彻底解决山里老百姓的出行难题。
2010年5月,铜仁市清水塘到和平乡的山路改建完成,原有的泥土路变为沥青路,灰色路面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在临崖临水路段,水泥墩、防撞墙在路边整齐而立,行走沥青路上,安全、舒适之感油然而生。
2011年5月,一座宽3米、长80米的钢筋水泥桥横跨两河口,连接起不久前改建而成的沥青路。大山里的两河口人,彻底改变了摆渡过河的日子,陈年累月在河面上来来往往的渡船,在这一年,结束了它们的使命,悄然停泊在河边上。
与两河口村一起发生交通变化的,是铜仁地区9县1市169个乡(镇、办事处)的2800多个村庄……
从2009年起,在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公路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铜仁地区以交通运输部第三批农村公路示范点为契机,掀起了全区农村公路的建设高潮。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厅长程孟仁认为,便民利民惠民的农村公路,直接面向基层群众,能够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体会到党和政府政策关怀,体会到交通行业的爱心奉献。
贵州省公路局局长章征宇告诉记者,为了使大山深处的百姓能够早日享受到安全、便捷的交通服务,贵州省交通运输厅与铜仁地区行署联合成立了农村公路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并印发《示范工程指导意见》,要求各级政府“一把手”亲自挂帅,强力推动农村公路建设,并将农村公路示范工程建设纳入对县(市、特区)级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与当年经济社会发展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
推进建设的同时,铜仁地区采取“以管促建,以巡促廉”的工作方法,落实工程质量、进度、资金的监督措施,并按照“突出重点,点面结合,不留死角”的要求,多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区通村公路建设质量、安全、进度进行巡查,保证质量监督覆盖率达100%。
据铜仁地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熊光奎介绍,截至2010年年底,全区乡镇通畅率达到99.4%,比2007年提高18.9%,建制村公路通达率达到96.8%,比2007年提高43%。
从路不通到路修通,从泥土路到沥青路、水泥路、沥青砂石路……在示范工程的引领下,在铜仁交通人的倾情奉献中,一条条农村公路环山绕水,通向大山深处的每一个村镇。
“峰际连天兮,飞鸟不通”。古人对贵州关山阻碍的交通感慨,在铜仁已然成为过去。
有建有养立足长远
行走在铜仁地区的每一条农村公路上,都会看见路边树立的蓝色公示牌。公示牌上写着村路的管辖乡镇、养护责任人、养护管理单位、举报电话、养护里程等。
一个个公示牌,如同身份证一般,使铜仁地区的农村公路养护时刻处于可控可管状态,发挥着它们的最佳效益。
每天早上,一位位身穿养护服、头戴安全帽的养护员就会走上村路,开始对所管理路段进行养护。
60岁的养护员杨真发是别了渡船走上村路的,亲历交通变迁的他养护村路格外认真,清理边沟、清扫路面、清除杂草,每一项工作在他心里都有标准。
树立公示牌、安排养护员……为了保护农村公路建设成果,使大规模建设的农村公路能够发挥更大效益,铜仁地区立足长远,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总结出一系列符合当地特色的农村公路管理经验。
铜仁地区公路管理处处长凡学科告诉记者,通过两年多的实践,铜仁抓机制,重长效,破解农村公路管养责任不明确的难题;抓队伍,重素质,破解农村公路管养人员不到位的难题;抓投入,重保障,破解农村公路管养资金不足的难题;抓管理,重督察,破解农村公路管养质量标准低的难题;抓宣传,重整治,破解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基础差的难题,探索出了“五抓五重五破解”的农村公路管养经验,使铜仁地区的农村公路基本做到了有路必管、有路必养,实现了常年养护和全面养护。
2007年、2008年、2009年,在贵州省的年度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评比中,铜仁先后获得第三名、第二名、第一名的好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
而在贵州省公路局县乡公路处的负责同志看来,铜仁地区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取得的最大成绩,是铜仁交通人通过不断的创新与探索,所形成的“五抓五重五破解”的养护经验,正是这些经验,使铜仁农村公路的建设成果得到了最有效的保护,在铜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更大效益。
车站一体连通城乡
在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铜仁交通人也在不断关注着交通变化给群众带来的新的出行需求,并不断给予满足。
近两年来,随着一条条农村公路在铜仁建设完工,一个个风格独特、样式新颖的候车亭,陆续出现在铜仁的各条村路上,一辆辆客运班车,经由候车亭连通城乡,让铜仁的老百姓安全进城,顺利回村。
熊光奎告诉记者,截至目前,铜仁地区所有乡(镇、办事处)通了班车,56%的建制村通了班车,而这个数字,正以每年10%的速度不断增长。
在万山特区青年湖村的农村公路上,指着村路上行驶而过的客运班车,万山特区运输管理所雷所长对记者说,为了使老百姓进城更方便,特区根据道路状况,共投入了5辆中型客车,12辆微型客车,基本满足了当地群众的出行需求。
在开通客运班线的同时,铜仁地区不断创新客运模式,在开通传统班线的基础上,根据群众出行实际,围绕沿线学校、自然村落、医院、集市等布局,开行隔日班、周末班、赶集班、学生班、事务班等。
另外,为了保障农村客运安全及服务质量,铜仁围绕“车、站、运、管、安”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建立健全县级人民政府牵头,乡(镇)人民政府履行日常安全监管职责,安监、公安、交通等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对农村客运班线进行安全管理,并不断加大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买卖、上学、就医……疾驰在铜仁村路上的一辆辆班车,拉近了城乡距离,实现了区域连通,也使铜仁的老百姓,享受着交通变化带来的最大便利。
惠民利民载誉山村
“农村公路建设好,窝窝荡荡没有了;建管养运一体化,村村寨寨有车跑;南来北往多方便,农民开心少烦恼。”这是思南县枫坝村夏家林组50多岁的周黔为农村交通变化所编的快板。走进铜仁,经常会听到老百姓自编自导的快板、歌曲,歌颂农村公路的变迁。
全国人大代表、万山特区青年湖村村长杨再林告诉记者,以前到城里买东西,肩扛背驮都运不进来,年轻人都出门打工了。村路一修通,他们开始纷纷返乡,搞养殖、种植,开“农家乐”。
眼下,村长正忙碌着修建村里的停车场,计划9月底完工。畅通的农村公路,使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到青年湖村,在河里垂钓,在“农家乐”里品美食,原本并不热闹的小山村前所未有地热闹起来。
据铜仁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公路管理所所长田光权介绍,在铜仁市和平乡的大山里,盛产一种珍珠花生,颗粒不大,但美味十足,名扬贵州。过去,山路不通,让老百姓破费周折,如今,每当花生成熟的季节,不少外地客商纷纷开着车,走进老百姓的田间地头。
江口县坝盘乡铁广村,随着农村公路的建设完工,距铜仁市区只需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当地群众利用交通便利,建起了街道、商场,将农副产品集中销售,成为了一个农产品集散地。
川硐镇的杨家坡村民组,在大山里饱受交通不便,村路修通后,他们实现了集中搬迁。白色小楼拔地而起,通路、通水、通水,生活因路而改变。
山路通,百业兴,通村达乡的农村公路,使农村与城镇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不但方便了群众出行,更拓宽了农民增产增收的渠道,为助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统计,随着农村公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推进,铜仁地区已发展清香型烤烟60万亩、生态茶100亩、油茶100万亩、优质水稻200万亩、优质生猪500万头等,特别文化旅游产业异军突起,2010年,全区接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
熊光奎最后对记者说,未来几年,铜仁农村公路建设任务仍然繁重,到“十二五”末,要争取使70%的建制村通上沥青(水泥)路,并不断提高村民组的通达深度。
在交通运输部及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局的大力支持下,在铜仁各族群众的热切期许中,铜仁交通人将肩负着更大使命,继续前行,迎接更大挑战。
记者手记
幸福支撑幸福
走进黔东大山,看着一条条沥青路、水泥路、砂石路在群山中蜿蜒盘旋,听着当地群众述说村路的前后变化,不由得对贵州交通人在资金缺口大、建设任务重、管理难度大的条件下所筑起的民生工程深感敬意。
作为交通运输部第三批农村公路示范工程点,贵州铜仁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探索创新,一边迅速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一边扎实开展农村公路养护,在贵州省农村公路发展中成绩显著。为了使老百姓能够切实享受村路建设成果,铜仁又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稳步发展通村客运。一个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的格局,经交通人的不懈努力,在各种条件并不优越的贵州黔东,已然成型。
谈到成绩,当地一位多年从事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的前辈说了这样一段话:一条路畅通不畅通、平整不平整,基层群众看得最真切、感受最清楚、评价最贴切。当听到群众发自肺腑的赞誉、看着他们激动的笑脸时,感觉最幸福。正是这些幸福的感觉,为他们在深山里铺路搭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再苦再累,无怨无悔。
是啊,交通人用奉献构架起老百姓的幸福,老百姓又用幸福支撑起交通人的幸福。洋溢在幸福圈中,成绩自然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