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黔中大地一路向北,一幢幢青瓦、白墙、雕花小窗的特色民居,错落有致地映衬在青山白云之下,宛若一幅幅美丽的田园山水画。
记者走进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白泥镇赵家沟新村,看到宽阔平整的水泥路一直延伸到坡上。村口不远处有一个活动广场,足有两三个篮球场大,广场一角排列了不少健身器材。伴随着欢快的乐曲声,一辆清洁车走走停停,正在收集各家各户的垃圾。村民徐建昌告诉记者,几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荒坡,后来政府投资建设了公共设施,为他们规划设计了房屋,还提供补贴、贷款,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楼房。
在徐建昌家里,家具家电一应俱全,装修风格也颇为时尚。徐建昌高兴地对记者说:“家里的田地转租给了种植大户,我自己做泥瓦工,老婆经营着农家乐,儿子开了台挖掘机,一家老少都能挣钱,一年收入有10多万呢……”
10年前,在余庆县,由几个村庄、百余户农家发起的富、学、乐、美“四在农家”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有益探索,它宛若星星之火,从余庆到遵义,再到整个贵州,渐成燎原之势。余庆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再芬说:“当初有人也不理解,认为农村就该是农村的样子,搞那么多"花样"干什么?可看看现在,环境变好了,自己住着舒服,城里人、外地人都愿来这里享受农家乐,投资也跟着来了。”截至2010年底,余庆在“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中累计财政投入1.3亿元,完成各类创建点802个,93%的农村人口受益。
“新农村不仅要房子漂亮,更要有灵魂、有精神;农民不仅要殷实,而且要快乐。”经过10年的发展,余庆县对“四在农家”的认识更加深刻。县里开展了忠心、孝心、爱心、诚心、信心“五心”教育活动,组织了“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星级文明户”、“文明村组”等各类评选。走在余庆的村镇里,家家户户门前都醒目地挂着“星级文明户”的标牌,多的达10颗星,少的只有1颗星。“我们的评选很严格,有差距才有动力,大家才会更加珍惜荣誉。”龙溪镇党委负责同志说。
余庆县各个村镇都有不同的文化活动团体,龙灯、花灯、狮子灯、文艺队表演常年不断。走进龙溪镇茨桑坳村时,文化协会的20多名村民正在广场上排练传统民间舞蹈“钱竿舞”,为即将到来的“舞动金秋”乡村文化节活动做准备。广场上,喇叭里播放着农民们自编自唱的歌曲,演员们腾挪、旋转、蹲跳、托举,钱竿在手指间旋转飞舞、沙沙作响,煞是热闹。一位大妈高兴地对记者说:“我们这一带,搞运输的、包果园的、种茶叶的,家家户户都有"能人"。可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一家老少都守在田里。现在闲暇多了,我们就出来跳跳舞、唱唱歌,别提有多开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