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9月21日电 贵州省铜仁市鱼塘乡旗屯村共产党员、管水员曾国胜,因过度劳累牺牲在抗旱救灾一线。连日来,他的事迹在当地传颂,成为农村党员"创先争优"的典范。
献身抗旱救灾一线
2011年7月29日6时30分,浸泡在旗屯水库的曾国胜遗体被发现。据村民们介绍,此前,53岁的曾国胜已连续5个昼夜为群众抽水灌溉稻田,他是在移动潜水泵过程中因疲劳过度跌倒摔伤,滚入水库窒息身亡。
2004年,旗屯村外出打工农户多,灌区稻田的水费难以收取,管水员报酬无保障,村民不愿当管水员。身为村民组长的曾国胜主动承担起管水任务。7年来,旗屯水库灌区的600多亩稻田年年丰收。
如今,曾国胜走了,他今年负责抽水灌溉的388亩稻田仍然获得丰收。
今年入夏,旗屯村连续60多天没有下雨,曾国胜天天守候在旗屯水库及水库灌区,开启放水闸门,修补疏通沟渠,把水放到每家每户稻田,经常是凌晨两三点才回家。
7月下旬,牵引水闸的钢丝绳断了,不能开启水闸放水。眼看稻田即将缺水,他向市水利部门争取了一台潜水泵,实行抽水灌溉。
他常说:"一个村寨总要有一个领头的,不然就会乱了套。既然领了头,不管有报酬没报酬都得把村寨里的事情管好。"2007年以前,村民组长的年薪50元。村民嫌报酬低、事情多,还耽误农活、影响外出打工,都不愿意干。在村民的要求下,2002年至2009年,曾国胜连续担任村民组长,带头操办组里的大小事务。
为公益事业再苦也干
旗屯村是铜仁市的贫困村,2007年被纳入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近4年来,先后实施了通村公路、沟渠维修、引洪渠、路灯、沼气、人畜饮水等一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旗屯二、三村民组共有村民700多人,外出打工村民达400多人,在家的青壮年劳力不足百人。每个项目落实下来后,他带领村民投工投劳,发挥自己会泥水工的特长,干最脏最累的活,常常干到深夜。患有腰痛病的他常常累得站不起来。同时,他还是沼气建设施工技术员,为村民修建沼气池60多口,并常年义务维修。
曾国胜不计个人得失为群众办事,赢得了群众的信赖。每当村民组有建设项目,只要他动员一下,在家的村民就齐心干起来。哪里搞建设需要占地,只要他出面做思想工作,都会得到支持。
2007年以来,旗屯二、三村民组投工近1000个,修建环寨路1.5公里,硬化消防通道800米、人行主干道500米,组织村民配合相关部门实施了投资380多万元的沟渠维修工程、引洪渠工程、通村公路、土地开发项目、人畜饮水工程等项目。
如今,旗屯二、三村民组面貌焕然一新:通村油路直通村寨,环寨公路、连户路、消防通道全部硬化,人行干道全部安装路灯,近半农户使用沼气,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
把好事做好
"养父太疼我了,与亲生父亲相比没有丝毫区别。"养女曾红艳一说起养父曾国胜就泣不成声。17年前的一天早晨,村民徐丫头在村寨门前路上拾到一个女婴,因自己年近六旬无能力收养,请曾国胜夫妇收养。而这时,他已有两个孩子,不符合收养条件。当看到女婴可怜的样子时,心又软了下来,毅然决定收养,并争取计生、民政部门同意,办理了合法手续。
9年前,远隔4代血缘关系的兄长曾祥发去世,留下一个手脚不灵、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个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50岁的哑巴儿子曾令木。曾国胜又主动收养了他。如今,年近6旬的曾令木只能干点看牛之类的轻活,成为曾国胜家的一大负担。但曾国胜一家人像对待长辈一样照料曾令木的生活。
有智障的村民曾前喜,一家5口住在一间破烂的木房里。2009年,曾国胜主动为他争取危改项目,并赠送一车准备自己用于建房的石料,带头组织村民无偿投工,仅一个多月时间就修建了一栋建筑面积达70多平方米的三间砖房。当年年底,曾前喜一家人住进新居。
曾国胜会泥水工,曾在城里搞建筑。担任村民组长后,他就一直蹲在家里整天忙集体的事。哪家修房或有什么事,只要找到他,他都要帮忙,从不要报酬。哪家出现什么纠纷,他一出面就很快化解。看到他家里经济困难,有人多次劝他外出打工挣钱,都被他婉言回绝。
2010年,曾国胜被鱼塘乡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曾国胜牺牲后,村民们自发捐资5300多元,村委会资助2000元,乡民政办救助4000元,市水务局资助2万元,为他办理了丧事。(杨国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