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为哪里的楼市都存在观望。进入十月份以来,遵义楼市从来没有一点观望的迹象,人们似乎一下子都对购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出手购置房产。
人们或许还记得,9月份遵义楼市的扎堆开盘,让遵义楼市确实兴奋了不少,这种兴奋一起持续到10月份。10月1日黄金周第一天,虽然遵义雨绵绵、天沉闷,但没有阻隔到人们从四面八方前往威尼斯广场开盘现场的脚步,作为黄金周第一个开盘的楼盘,威尼斯广场引领了当月遵义楼市的良好开端。
10月15日,备受期待的遵义超级大盘保利·未来城市在遵南大道营销中心盛大开盘。开盘当天盛况空前,记者早上9点左右赶到现场,粗略估计至少5000-6000人参加开盘活动。在参与人数上一举突破9月份遵义县房交会的盛况,打破遵义历史开盘人数的最高记录。开盘时间持续一周,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开创了遵义乃至全国楼市开盘先河。
而在10月18日的南湖之春开盘仪式上,来自金沙、仁怀、遵义县以及两城的购房者更是把现场围得个水泄不通。
这样看来,遵义似乎并不存在持币观望之势。那有是什么原因让遵义的楼市之为热火呢?
原来,这都是外来地产与本土地产之间看不见的擂台战,你出张良策,我使周瑜计,你送车,我送装修……这样的激战,受益的是广大的消费者。
擂台比武:本土房企迎擂而上
说到遵义地产,不得不先说说遵义的历代开发商。作为遵义房地产的开发商代表,可分为四代而陈述。
遵义第一代开发商,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即1998年前后。如今行走在碧云路、澳门路、洗马路上,还能看到那个时代开发商留下的小区,即瑞安花园、华海花园、天安花园、光达花园。它们虽然已略显陈旧,但却仍然齐整的小区住宅,让人依稀感受到这些楼盘当年的辉煌和居民住进新居时的喜悦。
21世纪初期,即2002前后,遵义第二代开发商逐步发展起来,大华、瑞港、康海、德宝、西部、民生便是那一时期的代表。瑞港开发了瑞港世纪城、康海地产开发的康海花园、大华地产开发的官井小区、西部地产开发的留馨花园、民生地产开发的民生小区,均被公认为当时遵义最好的住宅小区,比第一代开发商开发的产品有所超越。
2002年至2006年间,以龙华地产为代表的遵义第三代开发商崛起。也正是从龙华地产开始,遵义才有了真正的景观住宅,开发商们从一味单纯的修房子,转变为以居住环境入手,打造更适宜人居的住宅小区。龙华地产以同盛华庭和龙华山水家园打头,引领了这个时代景观住宅的开始。而世纪中天开发的桃溪河畔则在景观住宅的基础上,开创了大盘时代;随之而来的东欣地产、万佛地产、智诚地产、大森地产、顺达地不、九州地产、九园地产纷纷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有的还逐渐向商业地产转移,由此拉开了遵义商业地产的帷幕。
2006年以来,遵义的地产商更可谓得到了升华,其产品也得到了公认,如天利、侨欣、盛邦、浩鑫、天恒、美洁尔、华林、安厦、龙泉等公司,无论是小区的景观营造还是在规模上都有了不同的飞跃。
中国城市的地产风景,因为王石、冯仑、潘石屹、任志强、许家印才更加精彩;有了卢铿、王葆森、林少洲,中国地产运作更加活跃;而遵义地产,因为有了曾令、谌宏伟、李永强、何南新、杨进生、孟勇、张健生、王东升、唐斌、陈宏清、陈振兴等人,遵义地产才会如此高歌猛进,脱颖而出。
统领擂台:外来地产强势出击
2011年开年以来,全国两大地产巨头保利、恒大相继宣布进驻遵义南北城区,标志着遵义市房地产市场迎来新一轮开发热潮。亦为遵义建成200万人员城市增添重彩一笔。
据了解,中国保利集团是国务院直属管理大型中央企业,主营贸易、房地产开发、文化艺术经营、矿产资源四大业务,总资产逾2300亿,位居央企资产规模第一方阵。2010年实现整体销售逾800亿,连续五年蝉联央企地产第一品牌,并成就了驰名全国的“保利”品牌。保利贵州将进驻遵义市的首个项目选在了南部的共青大道片区,将秉承央企的社会责任,结合遵义市“东扩、西控、南北充实”的发展战略,采取一二级开发联动,总投资300多亿元,把项目打造成为集文化地产、温泉旅游、高端住宅为一体,占地4500多亩的新遵义市CBD核心区域——— 未来城市。
无独有偶,全国房地产企业十强之一的恒大地产集团2011年入驻汇川区的核心板块区域,打造遵义的又一高端住宅项目——— 遵义恒大城。
这样算来,遵义的外来地产序列又增加了不少成员,不要说最开始的世纪中天、贵阳智诚、浙江万福,后来的深圳大中华、浙江歌山、云南新长征、贵州中天城投、贵州华城,再到今天的恒大、保利,还有已经圈地的黔贵、中铁置业,哪个不是对遵义楼市虎视眈眈。外来地产转战遵义,一是为了在全国地产版图上又多了一个标注,二是为了又可以赚个盆满钵满的,三是因为遵义楼市还有更为广阔的发展潜力。
为什么这么多的地产大企业强势入驻遵义?据了解,遵义市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今后几年将大力建设由两城区、新蒲副城区、南白副城区、坪桥——— 深溪环山工业带构成的中心城区,在5年内使中心城区形成承载2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框架。到2015年,仁怀、桐梓、湄潭城区力争建成为2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绥阳城区力争建成为10万人口以上的小城市,基本形成以中心城区为龙头的黔北城市群。也就是说,遵义市的住房需求量还很大,近期建设目标是要实现户均一套,力争2015年达到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0平方米,住宅平均面积达到105平方米,居住区公共设施完善,居住密度适宜,居住环境改善。根据城市人口预测和住房建设目标,到2015年,我市新增居住用地805公顷,新建住宅量为1000万平方米,年均居住用地约为100公顷,住房建设量年竣工125万平方米。2015年至2030年间,新增住宅用地1526公顷,新建住宅量2600万平方米,年均居住用地约为100公顷,住宅建设量年竣工为170万平方米。
和谐共进:以品质制胜才是真
与外来地产“入侵”形成对比的是,本土房开似乎受到了强烈的刺激,不断以大盘名盘与外来企业抗衡竞争。其实,遵义本土的地产商们有能力开发更多的“大手笔”项目,正是得益于受到外来地产开发商的“刺激”,不断的“刺激”,均让遵义本土房地产开发商产生了触动。
遵义房地产发展日益红火,目前遵义城市发展的需要,地产市场的需求量仍然有很大的空间,而随着遵义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有不断优化的居住环境来相配套。一些本土地产商逐渐开始操作以前从未涉及过的大面积项目,如爵仕蓝岛、老城新街、金地华城、鹭园、城上城、中央城、侨欣世家、黔北国际汽车城等项目,其实这是市场的一种信号灯,代表的是一种市场需求,说明遵义市民对居住品质有需求上的提升,这种提升并非打破,而是产品结构的日益丰富。
遵义本土开发商胜在对本土市场的熟悉和把握,加上日益成熟的开发理念,他们亦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他们普遍认为,外来发展商进驻遵义,既是本土企业做大做强的挑战,也是一种激励。
无论外来地产如何厉害,本土地产商们仍然有些“洋拽拽”的,因为他们自己是本土的,凭着对本土人文情况的熟悉和对市场的把握,可以更清楚知道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对整个市场的开发环节也比较熟悉,而这些优势外来开发商短期内并不具备。同时,遵义本地开发商还具有很好的“应变性”,他们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或者客户的需要,对产品进行一些专门的修正和改变,而外来开发商的产品一般较为固定,方方面面都有一定的标准和限制,就这点来说,本土开发商有自己的独特竞争优势。
对于外来品牌发展商的进驻,遵义地产业界普遍反应都非常积极,他们期待的正是有实力的企业为遵义地产的发展带来的更多新理念。同时,部分开发商并不否认外来地产商的进入可能给本土开发商带来一定影响。几乎大部分本土产地产商都认为,外来地产商的进驻会带来楼价的上升,地价也会随之看涨。目前对于没地的开发商,这无疑会加大投资成本。
赢家永远属于大家,不会属于某一个人。一个品牌要形成长效,要对市场发展有导向作用,就要追求社会平均利润。只有社会平均利润才是永恒的,房子也是商品,价格必须符合价值规律。言外之意,只有消费者认可的产品,才是市场的真正主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