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CC中国化妆品网讯 在上篇报告里,我们分析了日化行业市场容量、行业增长和竞争格局。日化行业是一个年销售额超2000亿元、年增速超过10%并持续增长的行业。在行业Top10中,仅上海家化一家是本土企业。中国5000多家本土化妆品企业中,90%是中小企业,市场份额不到20%,超过1%的品牌已经是市场上比较知名和常见的品牌。
那么为什么行业在十年中增长二倍(从700亿到2000亿),但众多知名企业消失或被收购,是什么阻碍这些企业持续成功?
不知死,焉知生。我们先从三个知名品牌开始谈起,大宝、小护士和舒蕾。它们都曾独领风骚一时,最后却难逃被收购的命运。它们是如何取得成功,又为何没有持续成功?
本土企业为什么可与跨国企业一较长短?机遇来自何方?
第一个机遇来自目前的市场环境,给了本土企业机会:未来核心化妆品消费人群的翻倍式增长,市场规模在持续扩大。1)消费心理日趋成熟,消费者收入持续增加,眼界日益开阔,简单的靠一个国外品牌就能占据制高点的时代已经过去;2)中国市场容量大并持续增长,本土品牌占有率低;3)跨国企业受制全球资源影响,难以在所有细分渠道和市场上保持足够的竞争优势。
第二个机遇来自对美的追求和自身形象的关注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使得城镇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对化妆品的使用明显增加,从而形成了化妆品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本土企业具备在中医、中药理论及实践领域的天然优势。海外巨头进入中国多年,他们的本土化落地给国内企业带来了巨大生存压力的同时,也在“手把手”、“传帮带”式促进本土企业提升市场运作能力和研发水平。
第三个机遇来自“下线城市”(外资企业的弱势区域)、新渠道(专营店、电子商务)的高速增长。
综上所述,消费心理日趋成熟为本土企业提供突破的可能,持续增长的巨大市场和极低的市占率为本土企业提供发展的空间,跨国企业自身局限性(品牌、产品、渠道)为本土企业提供发展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