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亚冠小组赛第2轮周中完赛,跟第一轮一样,中超球队的成绩是1胜2平1负,但中国球员的表现与首轮相比却无亮点。
亚冠小组赛首轮,中超球队进了6个球,进球者中至少还有黄博文和刘彬彬两名本土球员。到了第二轮,K联赛和J联赛所有10个进球都来自他们的本国球员,而中超球队的5个进球都来自外援。这一数据再次引发了外界对中国球员的担忧。
K联赛和J联赛仅靠本土球员就能征战亚冠赛场,而人们不敢想象一旦中国球队的外援质量下降,中超的竞争力会不会直线滑坡。另一方面,外援既在拉扯着中超向前走,也在打压了本土球员的生存锻炼空间。
国家队的成绩非常糟糕,创造不出进球机会以及把握不住进球机会,是进攻端最严重的问题。进攻不畅往往直接影响防守质量。恰恰在中超球队里,前锋和前腰的位置往往被外援占据,本土球员很难得到机会去踢这些关键位置。
算算中超16支球队,上海东亚的武磊以及申花的高迪,是仅有的能够在俱乐部的主力双前锋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中国球员,其他球队基本是两名外援前锋顶在最前面。
退一步在前腰位置,绿城的汪嵩、泰达的王新欣、申鑫的王赟、舜天的邓卓翔,分别是各自球队的进攻组织者,但也仅有这些人。鲁能的王永珀在库卡的阵形里位置越来越靠后了。中国球员倒是有很多打边锋的,习惯了为人做嫁衣,看起来每天跟外援在一起训练有所提高,但到了国家队却难当大任。
横向比较的话,最好的日韩球员都在欧洲,在本国联赛,本土球员也是主心骨。最好的中国球员则都在中超,为球队的外援服务。长此以往可能是个恶性循环。对外援的过度依赖,已经让国内进攻型球员大大削弱了战斗力,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国字号成绩。以国足自身来纵向比较,国足阵中已经多久没有出现过郝海东、高峰等人那般各有风格又至少在亚洲范围内能力一流的前锋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那些肯把关键位置留给中国球员的俱乐部,对国家队有更直接的贡献。但让中国球员打关键位置,对俱乐部来说无疑是一种冒险。这就是现阶段中国足球的不解之症,中超跟国字号“背道而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