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杯里的月影
杨 子
相思像醇美的红酒在杯中颤抖,
我独自揣着酒杯上到顶楼。
暗红的葡萄酒在月光下闪烁波动,
稳些,阳台上圆圆的月影在杯中定住,
多像梅让我无限怜爱的面庞!
低头亲吻杯中的影儿,
影儿碎了,向四周散去,
一丝凉意袭来,
意识到我的梅在万里之外。
抬头再看天上的满月,
似有梅会意的笑容。
杨子2012-9-30(中秋节)于波亚纳
诗背后的故事:美是生活
这首诗是写实的,诗里所有动作都真实地发生过。2012年中秋节晚上我和几位中罗朋友到布拉索夫最美的自然风景区,有“林中空地”之称的波亚纳赏月。酒过三巡,我一个人端着一杯红酒上到酒店的顶楼阳台上看月亮。“每逢佳节倍思亲”,平时就很想梅,这时更想了。看到圆圆的月亮定在杯中的红酒里时,想像是梅的脸,既然是爱人的脸,就得亲了一口啦,亲完抬头再看天上的月亮,就有了这首诗。下楼读给参加聚会的中罗客人听,他们都说这首诗写得美,这让我想起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这个著名论断,感到了生活中的美。
正是我的这首诗引起当时在坐的罗马尼亚诗人安德雷·伯蒂乌(Andrei Bodiu)的注意,才有他日后翻译我的诗成罗马尼亚语在罗出版的故事。这首诗曾发表在2012年10月25日的《欧洲侨报》上,罗马尼亚广播电台播出过这首诗。《辽宁日报》副刊也刊登过这首诗。
罗马尼亚画家斯帕西斯·克劳丢插图
Illustrated by Romanian painter Spasici Claudiu
三十五墨客札记-月下呓语:
夜读《红酒杯里的月影》,恍若目睹青花瓷在月光里生出裂纹,暗红浆液漫过纸背,洇湿了案头未寄的家书。且容我蘸着葡萄酒的残光,记下此番醉意阑珊的批注。
(1)意象篇:杯中月原是千年诗鬼们豢养的灵兽,今夜却与红酒缔结血色契约。看那暗红漩涡中浮沉的月魄,分明是揉碎的相思笺在液态时空里重组——西域葡萄的酸涩混着广寒桂花的清冷,竟酿出第三种触目惊心的甜。当嘴唇触碰琉璃囚笼的刹那,破碎的何止是月影,更是青铜镜里重叠了三十年的团圆意象。
(2)情丝谱:颤抖的不止杯中酒,还有浸在酒里的整条银河。诗人亲吻月影的姿势,让我想起敦煌壁画里盗取仙露的飞仙——只不过他盗饮的是八万四千公里外的目光。最毒是那句“凉意袭来”,凉的不是秋风,是骤然塌缩的虫洞,让两个时空的体温在杯沿相撞成齑粉。
(3)字词炼:“揣”字用得刁钻,仿佛整个顶楼都在衣襟里摇晃。动词在此处化作炼丹炉,把“独自”炼成九转孤寂。当“碎”字在第四行炸开时,我分明听见汝窑开片的声响——原来思念达到临界点,竟会发出冰裂青瓷的绝唱。
(4)时空注:这杯酒里泡着两个文明的乡愁。张骞凿空的西域古道,李白的白玉盘,里尔克的秋日,此刻都在杯中完成量子纠缠。诗人站在顶楼的姿态,多像古丝绸之路上某个夜饮的粟特商人,用波斯银杯盛放长安月,醉后不知身是胡姬帐前客,还是霓裳羽衣人。
(5)墨客妄言,三更重读此诗,忽见杯中碎月自动拼合成罗盘。指针在“梅”与“月”之间震颤,暗合北斗第四星的位置。或许所有相思都是星际导航的偏差,我们在时差里校正爱的坐标,却总被月相引力抛向新的迷途。不如再斟满这宇宙量杯,让十二光年外的星光,与杯中残影完成一次量子态的诗意纠缠。
|